2 2021/6/30 下午 03:28:10

低頭族手麻無力?當心是頸椎老化現象!

(關鍵字: 低頭族 , 手麻 , 頸椎退化 , 無力 , 頸椎間盤

一般來說,臨床診斷頸椎關節退化症,醫師會做神經相關的身體理學檢查,再經由動態X光確認頸椎間盤狀態,並進一步安排神經傳導檢查,確認神經傳導是否受阻,如有必要,再進行核磁共振檢查。如初步檢查,並無壓迫脊髓或周邊神經,僅是肌肉無力或產生痠、疼、麻等現象時,醫師會採取較為保守的治療,如止痛藥物、復健或是補充維生素等,治療週期約為1~3個月。

若患者已有壓迫到脊髓、週邊神經等現象時,就必須進行積極的治療,也就是手術。王宏振醫師表示,隨著醫學進步,現今的頸椎關節手術安全性極高,一般手術過程會先清除骨頭關節周邊的骨刺以及增生組織後,置入俗稱「珠子」的人工支架或人工椎間盤,目的在於取代椎間盤,使頸部脊椎保持穩定狀態,減緩對頸椎神經的壓迫。

在過去,頸椎關節椎間盤受損無論單節或多節,皆採取「融合式墊片」,也就是將上下節病變的骨頭固定後,骨節將產生融合,進而達到穩定頸椎的效果;患者手術後須戴上硬式頸圈,以降低頸部活動,讓骨節重新生長密合,術後修護期往往長達3~6個月左右,且因部分骨節固定後,頸椎形同減少一個可活動的關節,不僅術後會使患者的頭頸部活動大幅受限,影響日常生活甚鉅,施術的鄰近骨節還會產生代償作用,增加負擔而埋下新的病變隱灶。

近年來,隨著活動式人工椎間盤問世,採用安全的醫療級材質、且尺寸周全,大部分患者都能適用;並且具有可旋轉活動的結構,置入受損的脊椎關節中,不僅取代椎間盤,更可助頸椎的神經孔減壓,減少上下鄰近關節的損害。

更重要的是,使用活動式人工椎間盤的患者術後僅需配戴軟式頸圈1-2周,可維持頸部正常活動機能,無論是頸椎旋轉、彎曲或伸展活動時的角度都能與術前相同。前面提到的患者陳先生,術後只須2星期左右的修復期,就能回到一般生活社交形態,從此告別頸椎時不時的疼痛不適,有重獲新生的感受。

針對施行頸椎手術的患者,王宏振醫師建議術後約三個月期間,仍應儘量保持頸部固定,避免劇烈運動,如球類運動,更應避免騎摩托車(需要帶重重的安全帽)。即便是游泳、瑜珈等輕度活動,也須至術後約6星期之後,會更為妥當。

高雄長庚神經外科教授暨外科部副部長王宏振醫師表示人體老化是必經之途,但若能培養良好的生活型態,將能延緩頸椎關節退化的速度。
高雄長庚神經外科教授暨外科部副部長王宏振醫師表示人體老化是必經之途,但若能培養良好的生活型態,將能延緩頸椎關節退化的速度。

簡單一動作 有助頸部關節維持正常

雖然人體老化,是生命必經之途,但若能培養良好的生活型態,將能延緩頸椎關節退化的速度。王宏振醫師分享一個保養頸椎關節的「貼壁」小運動,只要每天早晚各花十分鐘,頭、肩、背及腳貼緊牆壁,將有助於恢復肩頸肌肉僵硬、降低頸椎間盤壓力。

不僅於此,日常生活中須時時注意視線平視,必要時可以使用輔助設備,像是追劇時可使用輔助支架,將手機、平板架高,避免長期低頭;而對於習慣坐在床上觀看電視的老人家來說,也應避免長期觀看,避免頭部下意識向前傾,姿勢不正造成身體傷害。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