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1/7 上午 11:53:43

反复头痛竟是脑下垂体肿瘤 导航经鼻孔切除无伤口

(關鍵字: 頭痛 , 生理期 , 腦下垂體 , 鼻內視鏡 , 徐賢達

如果出现反复头痛、视觉障碍,甚至内分泌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小心可能是脑下垂体肿瘤惹祸!随着医疗技术进步,透过“鼻内视镜”技术与“电磁立体定位导航系统”,可以成功经鼻孔切除颅底脑下垂体肿瘤,没有任何伤口,患者复原快。

耳鼻喉科苏旺裕医生表示,鼻内视镜的微创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图片提供/台北慈济医院)
耳鼻喉科蘇旺裕醫師表示,鼻內視鏡的微創應用已經非常廣泛。(圖片提供/台北慈濟醫院)

脑下垂体位于头颅正中央的蝶鞍,是人体的内分泌中枢。脑下垂体肿瘤是指发生于脑下垂体的所有肿瘤,约占整体脑瘤的十分之一,好发于20-40岁成年人,发生原因不明,但大多为良性肿瘤。

脑下垂体肿瘤分为:功能性、非功能性

脑下垂体肿瘤有“功能性”与“非功能性”之分。功能性肿瘤会分泌荷尔蒙激素,影响血中荷尔蒙浓度与生理情况,导致生理期异常、乳汁异常分泌、男性女乳症、末端肢体肥大、库欣氏症候群等各种症状,通常可透过药物治疗予以控制;非功能性肿瘤若大于1公分时常会压迫周围组织,使患者出现头痛、偏盲、复视等视觉障碍情形,往往需要予以手术切除。

1名7旬岁王爷爷,在4年前曾因视线不清到眼科就诊,眼科医生发现他双眼外侧偏盲,判断为脑瘤作祟,于是转介给神经外科医生,用显微镜手术将3公分大的脑下垂体肿瘤摘除后,住院半个月平安出院。但前阵子王爷爷又因反复头痛前往台北慈济医院就诊。

经过台北慈济医院神经外科徐贤达医生检查发现,患者脑下垂体肿瘤复发已长到3公分大,需手术切除。于是与耳鼻喉科苏旺裕医生合作,透过“鼻内视镜”技术与“电磁立体定位导航系统”,成功经鼻孔切除颅底脑下垂体肿瘤,王爷爷颜面不仅没有任何伤口,隔天就能下床,更在术后两天就康复出院。

鼻导航仪器辅助,鼻内视镜的微创应用广泛

苏旺裕医生指出,鼻内视镜的发展至今刚好满40年历史,但是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无论是分辨率、光源明亮度、器材便利程度都较过去精细,早已成为处理鼻部疾病与鼻窦炎不可或缺的工具。近十年来,随着鼻导航仪器与手术的发展,让鼻内视镜的微创应用更为广泛,无论是鼻内肿瘤的切除、眼眶病变与颅底肿瘤的治疗,或是此案例的脑下垂体肿瘤,都是鼻内视镜的延伸创新适用范围。

根据今年最新研究指出,“透过以鼻内视镜与电磁导航仪,可提升52%的肿瘤摘除率;而出血、伤及视神经等并发症则可降低2成”。在熟悉鼻腔构造与鼻内视镜手术的耳鼻喉科医生协助合作下,神经外科医生在肿瘤摘除的过程中将能更顺利,肿瘤被彻底根除,更加减少复发可能性。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