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智慧型手機當道的E世代,霸凌形式也跟著不「E」樣」!醫界發現愈來愈多學子以網路空間作為人身攻擊利器,針對特定對象傳送、散播威脅或辱罵的內容,由於雲端資料會被儲存、容易流通,導致E霸凌的陰影往往比肢體霸凌的傷害更難復元。
日前在一場學童健康研討會中,台北榮總社工室社工師溫信學提出這項警訊,他表示E霸凌的媒介是透過網路,雖然身體上的傷害不如肢體霸凌嚴重,但是輔導過程中發現,由於網路資訊會一再被轉載,因此只要每曝光一次、被霸凌者的傷口就再度被撕裂一次,感到很丟臉,進而變得退怯、甚至有自殺念頭。
三總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葉啟斌表示,臨床觀察最近E霸凌發生的比例,比5年前增加2到3成,最常發生在國、高中生身上,一旦出現人際關係衝突,就常透過臉書、部落格傳播傷人言論或是影片。
他曾遇過一個國一女生,因為被另名同班女生在臉書破壞名聲,導致心情低落到連續數周不想上學,甚至有自殺的念頭,當時診斷已接近憂鬱症的程度,必須短期服用抗憂鬱及抗焦慮藥物。
溫信學社工師認為,網路的使用愈來愈普及,除了網路介面可增設警語來協助守門,更應該從教育著手,讓孩子從小接觸網路這項工具時,就連帶教導什麼資訊可以放、什麼不能放,才是治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