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留对方:「你怎能离开我?」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行为的发生是为了留住想要疏远自己,或是想要放弃这段感情的人。如果是要挽留疏远自己的人,控制者放出的信号会是分散的,但也能感觉到被疏远的距离感;如果要挽留想要放弃这段恋情的人,控制者放出的信号则很明确:「如果还继续这样的话,我就离开。」(言下之意:挽留我),甚至更明确:「我要离开了。」
让人绞尽脑汁维持亲密关系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为一方还爱着另一方,可能是为了维持表面的关系,或是因为财务方面的牵扯。这个时候,控制情感(使对方内疚、情感勒索、威胁)便会如约而至。
逼走对方:从心理上打击,反覆羞辱、损害对方的尊严等。
这种卑劣的行为是很危险的。控制者从自身和金钱的角度上考虑,认为以这种方式离开对方,自己的损失更小。一切的打算,只是为了让不再被爱的一方,先提出离开!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者会故意破坏双方的关系,指责对方让生活变得不堪忍受。为了达到目的,他主要会从心理上进行打击:反覆羞辱、损害对方的尊严等等。
诋毁对方:孤立对方,让他在亲人、孩子、朋友,甚至是法律面前,失去信誉。
这里讲的是暴力指责,旨在孤立对方,让他在亲人、孩子、朋友,甚至是法律面前,失去信誉,向众人呈现自己建构出来的对方的形象,或者实施报复。
最恶劣、最具破坏性的控制手段,在这个时候都会用上。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两个人分手和离婚的时候,在家暴发生后,也能见到。家暴的实施者,通常是男性,会试图将受害者描绘为说谎者和始作俑者。
不同的手段,同一种武器——语言:分为情感控制与精神骚扰,以及一系列谴责、抹黑、摧毁对方的行为。
控制的原因各式各样,控制者使用的「武器」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语言。如果用埃米尔‧本维尼斯(Émile Benveniste)的观点来解释,就是使用语言来规划和组织对方的想法。在手段上,花样也是层出不穷。
如上文所述,控制者常常会尝试多种手段,以便找到那个对他来说最有效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把这些手段归为三组,或者说三类,有平凡无奇的,也有极为阴险、狡诈的:情感控制、精神骚扰,以及一系列谴责、抹黑、摧毁对方的行为。
想要知道自己是不是控制的受害者,并不容易,因为控制的目的就在于让我们对自我和自我感知产生怀疑。虽然有些控制是比较显而易见的,但是那些最有害的,恰恰是最难以看透的。想要看清这些控制行为,首先要能识别它们、定义它们、阐述它们。这也是以下三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出自宝瓶文化《有毒的话语──亲密关系里的话语控制》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