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留對方:「你怎能離開我?」
在這種情況下,控制行為的發生是為了留住想要疏遠自己,或是想要放棄這段感情的人。如果是要挽留疏遠自己的人,控制者放出的信號會是分散的,但也能感覺到被疏遠的距離感;如果要挽留想要放棄這段戀情的人,控制者放出的信號則很明確:「如果還繼續這樣的話,我就離開。」(言下之意:挽留我),甚至更明確:「我要離開了。」
讓人絞盡腦汁維持親密關係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為一方還愛著另一方,可能是為了維持表面的關係,或是因為財務方面的牽扯。這個時候,控制情感(使對方內疚、情感勒索、威脅)便會如約而至。
逼走對方:從心理上打擊,反覆羞辱、損害對方的尊嚴等。
這種卑劣的行為是很危險的。控制者從自身和金錢的角度上考慮,認為以這種方式離開對方,自己的損失更小。一切的打算,只是為了讓不再被愛的一方,先提出離開!在這種情況下,控制者會故意破壞雙方的關係,指責對方讓生活變得不堪忍受。為了達到目的,他主要會從心理上進行打擊:反覆羞辱、損害對方的尊嚴等等。
詆毀對方:孤立對方,讓他在親人、孩子、朋友,甚至是法律面前,失去信譽。
這裡講的是暴力指責,旨在孤立對方,讓他在親人、孩子、朋友,甚至是法律面前,失去信譽,向眾人呈現自己建構出來的對方的形象,或者實施報復。
最惡劣、最具破壞性的控制手段,在這個時候都會用上。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兩個人分手和離婚的時候,在家暴發生後,也能見到。家暴的實施者,通常是男性,會試圖將受害者描繪為說謊者和始作俑者。
不同的手段,同一種武器——語言:分為情感控制與精神騷擾,以及一系列譴責、抹黑、摧毀對方的行為。
控制的原因各式各樣,控制者使用的「武器」卻只有一個,那就是語言。如果用埃米爾‧本維尼斯(Émile Benveniste)的觀點來解釋,就是使用語言來規劃和組織對方的想法。在手段上,花樣也是層出不窮。
如上文所述,控制者常常會嘗試多種手段,以便找到那個對他來說最有效的……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能把這些手段歸為三組,或者說三類,有平凡無奇的,也有極為陰險、狡詐的:情感控制、精神騷擾,以及一系列譴責、抹黑、摧毀對方的行為。
想要知道自己是不是控制的受害者,並不容易,因為控制的目的就在於讓我們對自我和自我感知產生懷疑。雖然有些控制是比較顯而易見的,但是那些最有害的,恰恰是最難以看透的。想要看清這些控制行為,首先要能識別它們、定義它們、闡述它們。這也是以下三章的主要內容。
本文出自寶瓶文化《有毒的話語──親密關係裡的話語控制》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