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018/6/14 下午 01:49:15

为何会有病态人格?大脑不易恐惧、难有同理心引起

(關鍵字: 大腦 , 同理心 , 恐懼 , 病態人格

除此之外,外界各种感觉信息(刺激)传递到杏仁核的速度,也比传递到脑部其他部位的速度快上许多。相较于掌管社会性、理性的前额叶,这些信息传递到杏仁核的速度会快上两倍。这就是所谓“本能快过思考”的表现。

研究显示,若是透过手术切除猴子的杏仁核,实验对象就会无法理解呻吟、悲鸣、怒吼等否定性的信号。原本讨厌的食物也会轻易吃下肚,对所有动物都会发情、想要与之性交,即便是面对蛇等等过去害怕的动物,也会不当一回事地接近(克鲁尔—布西症候群)。

也就是说“病态人格者的杏仁核活性低”,会导致当事人较为缺乏动物基本的情绪,譬如恐惧、不安等。

有个实验也显示病态人格者不易感到恐惧。实验团队在电子告示板上写有文字,可以发出绿色或是红色的光。而实验对象的身体上则贴有电极。当文字亮绿色光时,不会发生什么事;但是发红色光时,则会有电流通过实验对象的身体,令其感到麻痹刺痛。

当实验团队重复闪绿光 ↓ 红光 ↓ 绿光 ↓ 红光,几次下来,就算实际上没有电流通过,实验对象一看到文字闪红光时,也会感到恐惧。因为大脑学习到红色文字等于疼痛的概念。这称做“恐惧条件建立”(厌恶条件建立)。

但是病态人格者即便看到闪红光的文字,也不会有任何变化。因为他们的大脑没有学习到何谓恐怖。

我在前面提到过的凯文.达顿这位学者,他曾经进行以下的特殊实验。他收集了恐惧者的汗液,并拿给正在进行模拟赌博的实验对象闻,结果普通人下注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世界上不时传出民众参加大型活动,结果途中因为某些因素导致恐惧蔓延,最后引发大型意外的事件。或许恐惧者的汗液中也含有某些成分,能够将恐惧“传染”给别人。另一方面,即便给病态人格者闻恐惧者的汗液,他们也没有变化。也就是说,他们并不会染上恐惧。

而在要求实验对象根据脸部照片(包含愤怒、悲伤等情绪的脸部照片)判断影中人情绪的实验当中,普通人与病态人格者果然也大有不同。

除此之外,“边缘型人格疾患”的情绪与行为都颇不安定,常常被与病态人格者搞混,但是在上述实验当中,其杏仁核的活化程度反而高得过头。由此可见,这是一种与病态人格者大相迳庭的人格障碍。

所以,在病态人格者的大脑当中,比起恐惧与不安等情绪,理性与知性更容易正常运作。如此一来,或许也就能够理解,为何病态人格者总是会选择最合理的结论,甚至因此让普通人感到诧异。

本文出自究竟出版社《病态人格:是藏着恶意的善良,还是富有魅力的疯狂?》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