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中發現水腫,一般人總會聯想是腎臟出了問題。醫師指出,引起水腫的原因很多,可能只是短期且局部性問題,也可能是心臟、肝臟、腎臟等器官生病造成,所以不能像感冒自己解決,必須靠專業判斷,對症下藥才有效。
郭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施得恩指出,水腫是許多民眾的困擾,估計盛行率約有2至3成,多數民眾認為水腫一定是腎臟病導致的,認為就是要吃利尿劑消腫,但這是不完全正確的觀念。事實上,浮腫或是腫脹不等於水腫,也不等於有腎臟病;水腫是症狀,重點是找出並處理引起水腫的原因,才是解決水腫的根本方法。
常見的水腫型態:分為急性(72小時內)及慢性(超過72小時)。
1.急性水腫:原因包括深層靜脈血栓、局部發炎或感染及系統性疾病如心臟、腎臟、肝臟疾病的急性惡化等。
2.慢性水腫:原因包括老年人常見的靜脈機能不全,或是慢性系統性疾病如心臟、腎臟、肝臟疾病等,或是女性常見的非特異性水腫,以及特殊狀況的水腫如懷孕時的水腫、藥物引起的水腫等,其他的水腫型態,尚包括淋巴性水腫、脂肪性水腫及黏液性水腫,也有其他找不到原因的水腫。
【水腫治療4原則】:
1.找出原因:如果是肝、心、腎等器官疾病導致水腫,先治療原來疾病才是最重要的。
2.藥物檢查:藥物副作用引起的水腫,應調整藥物或加一點輕劑量的利尿劑,就可以獲得改善。
3.生活改善:若是體質性水腫,多半不需要治療,醫師會給予一些生活上建議。比如穿彈性襪、飲食吃得清淡些,因為吃太鹹,食物中的鈉會讓水分滯留體內,睡覺前將小腿抬高。但濫用利尿劑或尋偏方,反而造成腎臟負擔,代價更大。
4.專業評估:水腫應該由醫師評估檢查,找出病因治療,若是全身水腫,還出現呼吸困難、喘、解不出尿,表示對生命有立即威脅,應該儘速到急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