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UVI 的资讯可以在气象局上看到。简单来说,UVI 分成11级,以颜色区分为五级。如果今天是过量(红色)或危险级(紫色)的紫外线,那就应该尽量待在室内,避免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的时候外出,倘若必须要出门就尽量用帽子、阳伞、墨镜和防晒乳做保护。
选择防晒产品三要点:
1、最重要的是“防晒系数”。
2、因季节和生活环境选择。
3、依产品的质地选择。
防晒产品最重要的是“防晒系数”
产品标示的SPF (Sun Protection Factor),是针对UVB防护功能的国际标准,数值越高表示保护力越大。目前对于UVA的防护功能,不像UVB有国际制定标准,不同国家对于UVA的防护功能标示有所不同,这是因为UVA对于皮肤的破坏属于慢性累积进行破坏,比较难建立国际公认的测量标准。
市面上较常看到的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和 PPD(Persistent Pigment Darkening),是代表防晒产品对UVA的保护力。PA是日系产品较常使用的标示,PPD则是欧美产品较常看到的标示。
防晒产品的“完整度”和“均匀度”
近年来,除了SPF和PA标记外,消费者会发现很多产品开始标示“临界波长”和“Boots star”。虽然这两个在台湾法律并没有强制标示,但是这些标示主要可以弥补SPF和PA的不足。就算是同样SPF 50, PA+++ 的产品, 用另外这两种测试方式,差异还是可能很大,这会影响到防晒的效果。
“临界波长”是美国防晒产品的指标,指的是让防护力降低的波长,紫外线一般落在290-400的波长范围,防晒产品的临界波长越宽,就越具保护力。“Boots star”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标示防晒的“均匀度”, 从一颗星到五颗星,星星越多,代表UVA 对UVB的保护比例更完整。除了SPF 和PA,选择防晒产品时再考量“临界波长”和“Boots star”会更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