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的定義是心臟打出來的血量乘上血管的阻力稱為「血壓」,西方醫學認為讓血壓盡量維持一定的水平一二○/七○mmHg 比較健康,但若仔細思考就會發現其中大有問題。如果為了降低血壓而用藥物來減少血管阻力,那麼血量勢必要增加才能達到相同的血壓值,而增加血量就意味著心臟必須更努力工作,等於是增加心臟的負荷。人體是個精妙的機器,會自己調整最適性的狀況。血壓值的高低每個人不同,上述的一二○/七○mmHg 是正常健康年輕人的平均值,並不適用所有人。
在臨床上也看到很多七十幾歲的老人家,收縮壓只有一一○mmHg 左右,完全符合所謂的醫學標準,卻每天喊頭暈、心悸、喘不過氣,連走路都有問題,躺在床上爬不起來。反觀我那住在鄉下高齡九十一歲的叔叔,他血壓約一七○/一○○mmHg,從來沒有吃降血壓藥,身體卻很好,經常下田做農事。
後來家人強行帶他去健檢,發現血壓高,醫生開了降血壓藥給他吃,結果一吃降到一四○mmHg,隔天竟然起不了床。這就證明,隨著年紀越大血管會趨於硬化,所以血壓高是正常的,代表心臟還有力,如果靠藥物硬把他的血壓降下來,卻沒有適當的調養身體,反而會害他心臟無力、衰竭。
日本厚生省對數百萬人口做了二十幾年的觀察統計,發現那些血壓高於一四○mmHg,大約在一四○至一五五mmHg 的人;膽固醇高於二○○mg/dl,大約在二○○至三○○mg/dl 的人,這些人比低膽固醇、低血壓的人都壽命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