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3/5/23 下午 12:53:37

夏天湿疹大爆发,3点防湿气疾病上身!吴明珠中医师:饮食4要诀祛除湿气

(关键字: 湿疹 , 水肿 , 疲劳 , 吴明珠 , 穴位 , 湿气 , 祛除湿气

夏天天气热,整天感觉懒洋洋、疲劳,甚至出现各种皮肤病,如脚气、湿疹、下肢溃疡等,还有水肿、腰酸背痛、易怒烦躁、睡眠品质不佳等情况,小心是湿气太重惹的祸。吴明珠中医师表示,预防湿病必需从三个方面入手,饮食有4要诀,加上推荐按摩4大穴位健脾祛湿,都是赶走湿气的有效方法。

夏天有梅雨季节,随着雨量增加,也是湿气聚集的严重时节,因此,夏季养生以「清热」、「祛湿」为主,同时也要注意「安心神」、「顾脾胃」。一旦湿气入侵,容易导致许多疾病上身,像是湿气入侵皮肤,就容易发生在皮肤的各种皮肤病,如脚气、湿疹、下肢溃疡等,还有常见浑身无力、疲倦,甚至是失眠心烦等症状。

3点防湿气引发病症

吴明珠中医师表示,湿气太重,会形成一种病症,即中医经常说的「湿邪」。预防湿病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应该特别注意饮食调养,以调理脾胃,促进体内湿热的排泄。

二、注意不要被雨淋,要尽量避开潮湿的环境,以免外感湿邪,防止脚气、湿疹等病症的发生。

三、穿着衣物应选择透气性好的,以纯棉质地和浅色衣服为最好,这样既可防止吸热过多,又可透气,避免湿气郁积。

去除濕氣要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常吃具有清利濕熱、養陰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絲瓜、黃瓜、芹菜、荸薺、黑木耳等。
去除湿气要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养阴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芹菜、荸荠、黑木耳等。

祛除湿气饮食4要诀

要祛除湿气,必需从日常生活做起,尤其是饮食要清淡,以及避免湿邪,才能改善痰湿体质,去除浊重湿气,重新恢复神清气爽。以下是去除湿气的饮食4要诀:

1.饮食清淡

去除湿气要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养阴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芹菜、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番茄、西瓜、山药、鸭肉等;忌食高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伤脾之物,中医认为脾是主管人体消化吸收和水液代谢的,脾虚水液代谢异常会加重皮肤病。

2.多吃稀食

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

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3.吃苦味蔬菜

平素胃肠有积热,比如经常便秘、反复口腔溃疡的人群,水分消耗更多,小满时节更容易疲劳甚至加重宿疾。要想减少水分消耗,就得吃些“苦”头。不妨适量吃些具有清热、通便、开胃作用的苦味蔬菜,如苦菜、苦瓜、莴笋等。

4.忌生凉食物

小满前后天气炎热、湿气渐重,素有脾胃虚寒的人群耐不住炎热而贪凉食冷,如喝冰水、吃冰淇淋等,就容易出现暑湿外感。中医认为生姜能温中散寒驱湿,这类人可以在饮食中注意适当吃些生姜。

除了飲食祛濕外,吳明珠中醫師建議,也可以在家按摩4大穴位來祛濕。
除了饮食祛湿外,吴明珠中医师建议,也可以在家按摩4大穴位来祛湿。

祛湿精油按摩4大穴位

除了饮食祛湿外,吴明珠中医师建议,也可以在家按摩以下4大穴位来祛湿:

1.丰隆穴:

丰隆穴在小腿外侧,膝眼与外踝尖间的中点,也就是外踝尖上8寸的位置,距离胫骨前缘两横指的距离。

按摩功效:丰隆穴是临床“祛痰”的主要穴位,具有祛湿涤痰的作用,配合足三里长期坚持按摩能清除浊湿。

2.阴陵泉穴:

阴陵泉位于小腿的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穴相对。顺着膝盖内侧横纹向上,会摸到一块突起的骨头,它是胫骨,顺着胫骨的下方和内侧向上摸,会摸到一个胫骨拐弯并且凹陷的地方,这里就是阴陵泉所在位置。

按摩功效: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的合穴,它能够健脾益气,促进脾运化水湿的功能,能健脾化湿、通利三焦、消胀利水。

3.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按摩功效:作为健脾胃的第一要穴,足三里穴对所有消化系统疾病均有效果,除湿自然也少不了它。按摩足三里穴可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4.承山穴:

稍稍用力踮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即为承山穴。

按摩功效:承山穴是人体最有效的祛湿要穴,能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有些人轻轻一按自己的承山穴,就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表明体内有湿气。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报区

拥有更多的健康知识以及专题报导

你是哪种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