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大部分的痛风病人(约有9成)都是由于尿酸排泄不良所造成的,而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民众,根据台湾国卫院的治疗指引建议,经医生诊疗后不需用药的话,可以藉由调整生活型态及饮食内容来避免痛风的发生,并且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血液中的尿酸浓度,追踪期间若发生痛风,或血液中尿酸浓度连续6个月大于9(mg/dL)或者搜集24小时的尿液,统计尿酸排泄的总量大于1100毫克的话,都应与医师讨论是否需要开立降尿酸的药物,来预防痛风的发生。
而如果痛风病人已感觉到手指、脚趾末端或其他关节部位出现痛风初期症状,例如轻微刺痛,或有发作预感,就要开始吃医生开立的急性痛风期使用药物,例如:秋水仙素(Colchicine)、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NSAID)等,越早吃这类的药物,止痛效果越好,药的使用量也会越少,可有效减少痛风疼痛的天数及用药量,来减少对肾脏的伤害。因此急性痛风发作频繁的民众,医生也会开立这一类的药物给他们,以备不时之需。
有痛风病史的民众在冬天气温下降时,要特别注意身体末端的四肢保暖,建议平时要戴厚手套以及穿厚袜子,也可多用暖暖包、电暖器或电热器,加强手脚的保暖;火锅季节到来,更是要避免喝含高普林的汤头以及含有果糖的可乐及鲜橙汁,根据美国波士顿大学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期刊》(JAMA)的研究显示,每天喝两杯鲜橙汁或两罐可乐,会增加两倍发生痛风的风险;即使每天只喝一杯柳橙汁或一罐可乐,还是会分别增加40%及70%的发生风险。而最重要的是即使冬天不易排汗,水一喝多很容易跑厕所,也要喝足一定的量来排除尿酸,避免尿酸囤积在体内造成痛风症状或对关节及肾脏产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