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久坐、爱翘脚的上班族或是爱追剧、打电玩固定姿势不动,等到一起身,才感觉臀部深处一阵酸痛感,甚至一路延伸到小腿,很可能梨状肌症候群找上你了。复健科医师表示,坐椅子时间愈长的人,愈容易诱发梨状肌症候群,提供4招预防、减缓梨状肌症候群,并教你透过伸展梨状肌的运动,帮助强化臀肌,远离梨状肌症候群。
复健科医师李薇收治一位38岁男性工程师,因右边屁股痛前来求诊,一年前疫情大爆发时开始居家办公,而近几个月开始出现右脚坐久会麻木的症状,右臀部梨状肌有明显压痛,超音波检视右侧梨状肌有轻微增厚,诊断为梨状肌症候群。在对症下药及积极复健后,疼痛不适在短时间内获得明显改善。
什么是梨状肌症候群?又名为「假性坐骨神经痛」
先来谈谈什么是梨状肌症候群?梨状肌症候群的症状为臀部深处疼痛,有时会沿着大腿后方痛至小腿,出现脚麻脚无力,甚至影响到走路,很类似腰椎问题的坐骨神经痛症状,但坐骨神经痛指的是腰椎神经压迫引发腰、臀、腿部疼痛麻木;而梨状肌症候群症状很像坐骨神经痛,唯一不同的是很少有腰痛之症状,故又称为「假性坐骨神经痛」。
梨状肌和坐骨神经的结构关系
梨状肌位于臀部深层有2块肌肉称为梨状肌,覆盖在坐骨神经上,是条扁平、近三角状的肌肉,负责协助髋关节的旋转活动;而坐骨神经自腰椎发出后经过臀部时,正好通过梨状肌下方,因此当梨状肌发炎肿胀,就容易压迫到坐骨神经,而坐骨神经则负责控制臀部到后腿的感觉及运动功能。其中有2成的人会有梨状肌变异,坐骨神经会穿入梨状肌肌肉层内,或坐骨神经被梨状肌分为上下两束,这类人的梨状肌更容易因为被夹挤而发炎。
许多罹患梨状肌症候群的人,都与臀肌肌力不足有关,因为平常上班大多久坐的关系,导致完全没有训练臀肌而容易发生,李薇医师归纳5大好发因子,提醒民众平时多加留意。
梨状肌症候群的5大好发因子
1.髋关节曾有外伤或开过刀。
2.长距离跑步、骑公路车、爬楼梯,练太多弓箭步蹲或深蹲,以致过度使用臀部肌肉。
3.骨盆歪斜或骨盆前倾,容易导致臀部后侧肌肉紧绷;时常翘二郎腿的人也易导致骨盆歪斜。
4.长时间久坐、椅子太硬、长距离开车、骑车、坐车。
5.坐久时后侧口袋塞手机、钱包等,也易压迫梨状肌。大部分梨状肌症候群的人,都与臀肌肌力不足或骨盆不正有关,疫情期间因居家办公,导致活动量都大幅下降,且长时间久坐便导致臀肌失能。
预防或减缓梨状肌症候群4要诀
●不要久坐,至少每个小时都要起身。
●坐着时不要翘脚。
●坐着时后侧的口袋不要塞东西(手机或皮夹),以免压迫臀大肌、臀中肌及梨状肌,导致疼痛发生。
●运动前先暖身,减少短时间臀部过劳之运动。
伸展梨状肌4大运动招式学起来
1.坐姿抱脚拉筋:坐在椅子上,梨状肌疼痛的那只脚放在另一脚的膝盖上,双手抱住患侧的膝盖,身体微微缓缓地前倾,伸展紧绷的梨状肌。
2.躺姿跨脚伸展:躺在瑜珈垫上,好侧脚抬起使膝盖弯曲,大腿垂直地面,患侧脚跨屈在好脚的大腿上,双手扶着好脚小腿前方往躯干方向压,带动患侧的外侧臀神展。
3.鸽式:藉由「鸽式」拉筋动作,打开紧绷的髋关节。
4.桥式:平时也可多练习「桥式、侧抬腿」来强化臀肌。
李薇医师提醒大家,即便疫情导致居家时间变长,规律运动及适度伸展仍很重要,减少久坐多起身活动,就可以有助远离梨状肌症候群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