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在小說《惡意》裡講了一個讓人不寒而慄的故事:暢銷書作家日高邦彥在家中被殺,殺人兇手竟是同樣身為作家的同窗好友野野口修。
很多人猜測野野口修的殺人動機,「一定是他和日高邦彥之間有什麼不共戴天的過節吧」?其實並不是,他在事情敗露後對警方供述道:「殺人沒什麼理由,我就是看他不爽。」這是何等奇葩的殺人理由!
與一見鍾情的美好相反,有的人,你剛接觸就無緣無故地討厭他,他的一舉一動都讓你反感。你完全不清楚這種抗拒心理從何而來,但是仍然抑制不住。在心理學家看來,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討厭。這一切是因為他在你眼前是一面鏡子,而你從鏡子裡看到了自己陰暗的那一面,這讓你感到無比恐慌。
舉一個也許不那麼恰當的例子,一個二十出頭的女孩子,如果開著一輛賓士經過你的面前,大概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會是—她一定有個有錢的乾爹!
雖然事後你冷靜的大腦幫你分析了各種可能性,也許她確實家境殷實,或者她是個年輕的企業家,也可能曾經幸運地中了大獎……但你的潛意識,卻教唆你用了最惡毒的想法去揣測這個女孩。原因無他,嫉妒使人醜陋。自己的年紀比她大,混得卻比她慘,這種事實太令人崩潰了!所以你只能透過不斷地吐槽和否定,來彰顯自己的價值並不輸人一等。你真正懊惱的是:「為什麼我在她這個年紀不像她這般年輕有為!」
那些「缺什麼卻覺得別人炫什麼的人」,大多是社會的Loser(失敗者),他們遊手好閒,一事無成,需要透過不斷抨擊別人才能尋找到存在感。就好比我們平時總能聽到有人吐槽誰誰誰是「交際花」,其實哪來這麼多交際花啊,不過是這幫長舌婦自己無人問津,妒忌別人桃花氾濫罷了。這樣的人,你要離他越遠越好。你和他據理力爭,他就死咬你在譁眾取寵,你選擇沉默不語,他就黑你是心虛默認。
我炫耀豪車,我知道這是事實,你卻說我其實沒那麼有錢,我自然很不服氣。有些人甚至不懷好意地說:「你的錢來之不義!」這是你的言論自由,但那也只是你自己的臆測而已。法蘭索瓦.基佐就說過一句名言:「敢言之鑿鑿的人,極有可能都是胡說八道。」
你不瞭解我的生活,就給我扣各種「炫」的帽子,對不起,我不接受。這本來就是我平日生活的正常展示。你覺得我裝,對不起,恐怕是你太low(低級)了吧。
本文出自高寶書版《 活著不是為了討好你,我想取悅的是自己 》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