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影星高以翔在录制节目时追跑过程中突然昏倒送医抢救2小时无效,享年35岁;近日更有艺人小鬼被家人发现在浴室倒下,被发现时已回天乏术。每当名人猝死案例一经媒体报导后常造成缺乏对疾病正确认知的民众人心惶惶,因恐惧而一窝蜂前往医院就诊。时至冬日,亦为心血管疾病好发季节。藉此时节,本文将来探究令人闻之丧胆的心因性猝死与心肌梗塞当中的区别。
甚么叫心因性猝死
「猝死」依照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及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的定义为:不论原因,在症状发生后24小时内死亡,称之为猝死;而其后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修正为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都统称为猝死。
而根据统计,在症状发生后2小时内死亡者,约七至九成由心血管疾病所致,其余则归属于脑部及肺部疾病。在没有其它潜在致死病因下,因心血管问题所导致的突然非预期性死亡,称为「心因性猝死」。依据全球相关研究统计,心因性猝死盛行率约0.1至0.2%,推估全台每年有约2万3000人至4万6000人因此丧命。
常见心因性猝死原因
心因性猝死直接致死原因主要来自于心室异常放电,不正常的心跳过速使心脏宛如空转,输出血液不足造成脑部及身体各器官缺氧,人体陷入昏迷,最终心跳停止,若没有及时的治疗,数分钟后即可能死亡。
常见导致心因性猝死的原因包含冠状动脉疾病(包含动脉硬化造成的心肌梗塞或先天的冠状动脉异常,以及冠状动脉发炎或病毒感染〈如川崎病〉等),瓣膜性疾病(包含主动脉狭窄、主动脉逆流等),心肌病变(包含肥厚型心肌病变、扩张型心肌病变、心脏衰竭等),心肌炎(常为病毒感染),心律不整(有先天家族遗传及后天因素引起,如WPW症候群、Q-T期过长症候群、Brugada症候群),或其他像是肺栓塞、心包膜填塞、主动脉剥离、严重钾离子或镁离子电解质异常等疾病。
不同年龄层发生心因性猝死的机率及原因分布亦有不同。一般来说,随着年纪增长,发生猝死的机率逐年升高。在青少年心因性猝死的发生率约为每年0.001%,常见原因如心肌炎、心肌肥厚、Q-T期过长症候群,Brugada症候群及冠状动脉先天异常。35岁过后,心因性猝死机率约每年0.1-0.2%;而至50岁过后,若合并有心脏疾患,其机率更可能高至每年10-25%,其常见原因为冠状动脉疾病、心脏扩大、或心脏瓣膜疾病等。
运动员因运动激烈,猝死亦时有所闻。在年轻的运动员中,心因性猝死发生率约每十万人一位到每三十万人一位之间,以男性较常见。而在年龄35岁以上,慢跑时发生心因性猝死的发生机率升高为约每15,000名慢跑中就有1名,而在马拉松运动员中则更高(1/50,000)。根据美国及加拿大国家大学体育协会的研究,运动员中,最常导致心因性猝死的原因前六项排行分别为:1.不明原因:31%;2.冠状动脉疾病:14%;心肌炎:8%;扩张性心肌病变:8%;主动脉剥离:8%;肥厚型心肌病变:8%。
心因性猝死的紧急处理方式
心因性猝死的发生往往来得又急又猛,有些病患在致命心律不整开始发生时,可能会感到心跳加速或头昏,然而在超过半数的个案中,常常事前没有预兆。
若发生在自己身上而尚有意识时应立即呼救,立刻拨打119求助。若发生在亲友或其他路人突然晕倒而无法叫醒,无法测量到心跳或脉搏时,也应立即拨打119求助。
除了打电话求助外,一旦发生心室严重心律不整而测量不到心跳脉搏时,急救的重点在于保持大脑及全身的血液循环。心肺复苏术(CPR)可将病患倒地前吸入残存在肺部的氧气,利用体外心脏按摩将其输送到大脑,直到利用体外电击去颤术恢复心脏正常的心律和收缩,而现在许多公共场所均设置有自动体外电击除颤器(AED),若能在4分钟内尽快施予CPR,8分钟内能取得AED让其自动判别是否需要电击,有60-75%的机会救回患者;但若超过4分钟才进行急救的话,存活成功率只剩下1%。 因此心因性猝死的紧急处理重点便在于即时的CPR与适时的电击。
如何避免心因性猝死
由上述心因性猝死原因可知其致病原因大约可导因于冠状动脉问题,心脏结构问题(心肌或瓣膜),以及心律不整问题。有些起因于家族性遗传,有些则是后天,特别是冠状动脉阻塞。因此若家族成员中有人不明原因突发性死亡,或是自己或家人曾发生不明原因晕倒甚至猝死而被救回,更要留心是否有家族遗传性心脏结构及心律不整的问题。因此要预防心因性猝死应检视自己是否有以下的危险因子,包含:心脏方面问题、心脏病或猝死等心血管疾病相关家族史、肥胖、健康检查时呈现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菸饮酒过量缺乏运动或使用毒品等药物滥用。
此外,一些容易诱发猝死的环境因子也应避免,包含:过冷或温度变化过大的环境、长期过劳或心理压力过大、以及高强度及竞技型运动。虽然许多心因性猝死并无事前症状,但若反覆出现气促、胸闷胸痛、昏厥、心悸、全身倦怠、头痛等症状,应与医师讨论是否需进行进一步检查。
减少心因性猝死的检测方式与适用对象
对于成年人最常见心因性猝死的原因为冠状动脉阻塞来说,应积极控制其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并戒抽,而针对有上述心血管阻塞危险因子的患者,又符合男性大于45岁、女性大于55岁、或家族直系血亲中有早发型冠心症者,可进一步检查其十二导程心电图、运动心电图、心肌血流灌注造影检查、甚至冠状动脉电脑断层血管摄影等,以求早期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严重度及斑块之存在,加以适当治疗,以减少心肌梗塞造成的心因性猝死之可能。
而心肌病变、心脏衰竭、心脏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等,则须做心脏超音波检查加以评估。
心律不整常不定期发作,除了一般十二导程心电图的基本检查外,有些利用24小时心电图检查就能侦测得到,但发作比率较低时,可能好几天甚至数月才会有一次的心律不整,用24小时心电图检查很难侦测,就需要长天期的心电图检查,例如7天或是14天的心电图才有机会侦测得到。
结语
心因性猝死就像潜藏的魔鬼,除了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要用心发掘可能潜在的身体疾病,并及时寻求专业医师的协助,方能减少心因性猝死发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