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的行为,并不需要高涨的情绪。不如说情绪一旦高涨后,身体反而会动不了。「我从今天开始要戒掉拖延!」像这样的宣言是不行的,鼓足干劲只会适得其反。
请先把要做的事情想成是「实验」。因为实验不会有成功或失败,只会有「结果」。得到「结果」后,再针对得到的结果,进行下一个实验。只要重复这么做,就能改变行为。
我们的行为是由神经活动的模式组成的。人的脑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网路,根据研究显示,使其发挥作用的法则也许并不如我们想像的那么多。
过去的记忆和对现在的感觉会构成我们行动的材料。所谓对现在的感觉,是指我们透过行动获得的数据,人会基于新数据而产生新行为。
例如在处理邮件时,会有很多种行动选项,例如:是否在收到邮件时立即处理,或者决定好时间再处理、何时且如何应对收到的要求。但每一次采取新的行动和处理新的数据,对大脑来说都是很大的负担。所以大脑会将行为模式化,以获得大致相似的数据。
这种模式化的行为是一种习惯,但也有可能形成不理想的习惯。如果你是把收到的信不拆封地直接放在桌上的例子,要改变这样的行为,就需要实际行动带来的新数据。
为了不给大脑造成负担,就让我们做一些小小的实验,一点一点地收集新的数据吧。这些新的数据累积起来,就能产生新的习惯。
基本实验1/更换口头禅
╳「可是……」
〇「没问题!这样的话……」
「可是」这个词是引起拖延的口头禅。你是不是当有人对你提出建议,或是自己跟别人说话的时候,一开口就说「可是」呢?
就连已经拿起这本书的人,好像也会听到一个声音说:「可是这些实验⋯⋯」试着在收到别人的提议时,改说「你说得对!这样的话⋯⋯」吧。
「可是发生这种情况要怎么办?」和「没问题!那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该怎么办?」,两句话相比,自己对待对方的态度完全不同。
人在使用「可是」这个词的时候,心跳和呼吸会加快,身体进入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的高代谢状态。这是一种显示自己优于对方,在生存竞争中获胜的模式。在消极、没有干劲的语言背后,其实是设法逃避变化的神经在作祟。
相对地,在表示「没问题!」的情况下,腹侧迷走神经系统就会抑制交感神经系统,与对方建立信赖关系,进入集体解决问题的模式。不会让身体无谓地进入高代谢状态,适度放松,视野开阔。情绪起伏少,能发挥高水准表现。
即使展现自己的优势,行为也不会有所改变。为了改变自己的行为,试着活络腹侧迷走神经系统吧!
基本实验2/提高满足感
╳ 又搞砸了,下次一定要成功!
○ 还挺有意思的啦!
想戒掉拖延却总是反反覆覆,这类人的特征,就是陷入名为罪恶感的甜蜜圈套。
罪恶感是从「下次一定能做出不同的行动」,这种对行为改变的期待感,以及没有得到预期回报的情境设想中产生的。只要能打破这个设想,就不会被罪恶感所折磨。
「下次一定要」这句话,是一种想将拖延行为当作没有发生过的表现。若是当作没有发生过,就无法获得感官数据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为了把这句有抹煞性质的话改掉,试着在行动结束的时候说「很有意思」或「嗯!很开心」吧。只要说出「很有意思」,自己实际行动所获得的感官数据就会毫无保留地输入大脑。
你也许会对自己的拖延有一些反省。然而,「下次一定」这个词却会产生一种奇妙的期待感。而「有意思」则是一个创造满足感的词。前者产生多巴胺,后者产生血清素。
虽然只是说出来而已,当人说「很有意思」的时候,如果被问到「什么东西很有意思?」,不管是什么样的事情,大脑都会从中找出有趣的部分自圆其说。这是大脑的自动运作,所以只要交给大脑,就能摆脱罪恶感的循环。
本文选自高宝书版《告别拖延脑:靠意志力没用!用认知实验提升大脑警醒度,改善8种类低效率症头》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