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7年,英國的巴金森(James Parkinson)醫師出書記載他所觀察到患者的動作障礙症狀:肢體顫抖、僵硬、無力而且重心不穩容易跌倒,稱為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這是第二大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雖然已經被記載200多年了,但是一直都被認為是一種運動障礙疾病,過去半個世紀以來,臨床上主要使用左多巴(levodopa)藥物控制肌肉震顫,但是患者的腦神經會持續退化,導致出現失智症,目前臨床上沒有藥物可以預防,也沒有藥物可以治癒巴金森氏症患者的失智症,中山醫學大學何應瑞教授的專利藥物正在進行臨床試驗,期待為此疾病帶來治癒的曙光。
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的患者除了出現明顯的動作障礙之外,也常出現憂鬱症、知覺障礙及幻覺等各式精神症狀。
1名71歲李老先生罹患巴金森氏症已經8年,一直都接受levodopa治療。在罹患巴金森氏症4年後,出現認知功能障礙,隨後開始出現幻覺,但是停藥後症狀並沒有消失。他表示,每天都會看到臉部不清晰、會改變大小像霧氣一樣的鬼怪,這些幻覺每天都會在夜間出現。但老先生並不因此感到恐懼,他認為已經跟幻覺中的鬼怪熟識。幻覺中的鬼怪很怕光線、聲音或揮動手勢。有時幻覺會出現在背後,但是當他轉身想去抓住他們時,就看不到他們。他知道他們不是真實的,但是自己偶而還是會跟他們說話,因為他們看起來很真實。
巴金森氏症患者常見的幻覺型態:
1.輕微型幻覺或錯覺(25.5%) :知覺到有人出現、動物經過或產生幻影錯覺。
2.具體型視幻覺(22.2%):患者通常會說是“看”到人或東西。
3.聽幻覺(9.7%) :如果出現幻聽,則聲音內容通常是中性的,不會像思覺失調患者所聽到的威脅性或批評性聲音。
4.也可能出現觸覺、嗅覺或味覺等幻覺。
患者很少告訴別人他所經歷到的幻覺症狀,因為他們通常對幻覺處之泰然或是怕別人認為他們瘋了,所以通常不會主動告訴別人他有幻覺經驗,因此巴金森氏症的幻覺盛行率可能比研究報告中所呈現者還要高很多。
巴金森氏症的視幻覺特徵
1.栩栩如生的影像:具有色彩的且內容多樣化,通常是出現自己所認識的人、動物、建築物或物體的形象,但是也會有怪異或扭曲的影像。
2.出現時間以夜間居多:白天或晚上都可能出現視幻覺,但是主要是在夜間或照明較暗的地方出現。
3.可以區分幻覺和真實:如果出現視幻覺的時候,患者的其他感覺(或感官)是清楚的,那麼通常他們不會害怕,而且他們可以洞察那幻覺是不真實的。有少數患者會因為幻覺而出現焦慮或恐懼等偏執的幻覺行為。大多數患者在出現幻覺時依舊保有洞察力(insight),但是如果患者出現失智症,則通常對幻覺內容沒有洞察力,並且常因幻覺而出現妄想。
視幻覺是巴金森氏症者最常出現的精神症狀之一,根據資料顯示,巴金森氏症患者出現視幻覺的盛行率約為40%,通常是在患病10年後出現。目前關於巴金森氏症合併幻覺的致病機轉尚不清楚,有些患者在接受levodopa治療前就已經出現幻覺,而且幻覺症狀與藥物劑量無正相關。但是有些文獻認為患者的幻覺症狀可能是多巴胺藥物的副作用有關,理由是:(1)多巴胺藥物常與精神症狀有關;(2)在停藥期間患者的精神症狀會較為緩解。然而這些都無法解釋部分患者像案例李老先生一樣,在停止使用levodopa後仍然持續出現幻覺症狀。
何應瑞教授指出,由於巴金森氏症導致神經系統持續退化,因此出現幻覺的患者的認知功能通常較低。年紀大且動作障礙症狀嚴重之患者,發展成失智症的風險是其他患者的10倍,而且合併出現失智症的患者其中有70%出現視幻覺,但是沒失智症狀的患者僅有10%出現視幻覺。出現視幻覺之巴金森氏症患者具有下列特徵:
(1)認知功能較差
(2)患病較久
(3)白天精神不濟
(4)年紀較大
(5)運動功能較差
(6)憂鬱症狀較嚴重
治療巴金森氏症失智症新藥已進入二期臨床試驗,雖然巴金森氏症目前尚無可治癒的藥物,但科學研究日新月異,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的藥物問世。何應瑞教授在基礎研究證實可以防止神經死亡及腦部發炎、減緩神經退化、促進神經新生。這項醫藥技術已經獲得多國專利,並且獲得美國FDA和衛福部核准進入二期臨床試驗,在台大醫院吳瑞美與戴春暉醫師團隊、高雄長庚醫院林祖功與張永義醫師團隊、中國醫藥大學蔡崇豪與呂明桂醫師團隊、中山醫學大學陳安之醫師團隊進行,期待不久的將來可以為這項神經退化疾病帶來新的治療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