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11/10 上午 10:18:15

【影音版】每天排便=零腸癌?小心隱性便祕隱藏危機

(關鍵字: 大腸癌 , 便秘 , 鄭欣宜 , 健康小學堂 , 隱性便秘

天天排便就能遠離大腸癌?沒這麼簡單!絕大多數人將「便祕」視為大腸癌的重要預警之一,但營養師提醒,即使天天排便,還是有「便祕」的可能,若出現排便量太少、排便後沒有舒暢感等現象,很可能是「隱性便祕」,未來罹患大腸癌的機率還是很高。

便祕真痛苦!隨時引爆大腸癌更讓人心煩

近年來,大腸直腸癌成為國人好發癌症的第一名,許多人以為便祕、血便、腹脹等症狀都是早期警訊,其中又以發生率較高的便祕最讓人困擾。的確,目前醫學認為大腸癌與便祕有很大的關係,當糞便囤積在腸道的時間過久,容易產生大腸息肉及憩室,而憩室炎或是息肉都是大腸癌的危險因子;且便祕會增加毒素滯留於腸道內的時間,長時間造成發炎,也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

不「便」宜行事!從便便型態看腸道健康

「便祕」在醫學上的定義是每星期排便少於3次,因此讓許多人以為只要每天都排便就不算便祕,然而,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鄭欣宜說:「並非每天排便就代表腸道健康,還需看排便量、糞便型狀、顏色!」

正常糞便的形狀為長條狀、表面光滑;若糞便呈現一顆顆硬球狀、排便時間長,代表腸道蠕動差、膳食纖維及水分不足;若糞便鬆散小塊、呈現糊狀或水狀,有腹瀉的現象,表示腸道壞菌多。

此外,正常糞便顏色為土黃色;若呈墨綠色,可能為細菌感染;若呈黑色,可能為胃及十二指腸上消化道出血;若呈灰白色,可能為肝、膽問題,都是健康的警訊。

遠離隱性便祕!3錯誤觀念別再犯

預防便祕和隱性便祕,可透過高纖維食物、足量水分、腹部運動和補充腸道好菌等方法來改善,但纖維,您真的吃對了嗎?鄭欣宜營養師表示,民眾在攝取纖維時,常常犯了以下3個錯誤:

NG 1/覺得吃得到一絲絲口感的才叫纖維。其實,膳食纖維可分為「水溶性膳食纖維」及「非水溶性膳食纖維」,水溶性膳食纖維像是蘋果、香蕉、愛玉等,少有「纖維感」,口感較細,可降低膽固醇、穩定血糖;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像是竹筍、全麥麵包等,口感較粗,能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道蠕動,減少糞便在腸道停留的時間及糞便和腸的接觸面積,並可以減少便祕發生,有助於減少大腸癌的發生。建議兩種膳食纖維都能攝取,一天膳食纖維量為25至35克,避免大量攝取,以免促使腸道過度蠕動、影響礦物質吸收。

NG 2/以高纖保健食品取代蔬果。市面上有許多車前子、奇亞籽製品,富含高纖維,但無法取代蔬菜水果。蔬菜水果除了膳食纖維之外,也含有維生素、礦物質、各種植化素。

NG 3/水分不足。若攝取大量膳食纖維卻水分不足,也會導致便祕。建議,每天攝取足夠的水分,一天2000c.c.,特別是在早晨起床後可先喝一杯溫開水,可以刺激腸道蠕動、幫助排便。

對於排便的困擾,除了要導正上述3大NG觀念和習慣之外,鄭欣宜營養師特別提醒,平常很少攝取高纖維食物的人,千萬不要定下「明日纖維馬上達標」的目標,宜採漸進式增加膳食纖維的方式,逐漸增加膳食纖維量,例如高纖蔬果、全穀類食物替換精緻澱粉類食物等,以免飲食模式驟變,腸胃來不及適應而鬧脾氣。

【健康小叮嚀】:

除了便祕和隱性便祕之外,有大腸癌家族史、大腸息肉、高脂低纖維飲食、發炎性腸症(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者,也都是大腸直腸癌的高風險族群,應提高警覺,養成定期做大便潛血檢查的習慣,有助及早發現和治療。

並非每天排便就代表腸道健康,還需看排便量、糞便型狀、顏色。
並非每天排便就代表腸道健康,還需看排便量、糞便型狀、顏色。
一天膳食纖維量25至35克剛剛好,過量攝取恐促使腸道過度蠕動、影響礦物質吸收。
一天膳食纖維量25至35克剛剛好,過量攝取恐促使腸道過度蠕動、影響礦物質吸收。
大腸直腸癌的高風險族群應提高警覺,養成定期做大便潛血檢查的習慣。
大腸直腸癌的高風險族群應提高警覺,養成定期做大便潛血檢查的習慣。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