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歲女童在幼兒園就讀期間,長期遭到男同學欺負,不只被打頭、撲抱、勒脖,甚至還被男童用手摳弄下身,導致外陰流血、血尿。令人訝異的是導師並沒有介入關心,直到家長發現才讓女童被欺凌的遭遇曝光…
很多人都以為校園霸凌只會出現在學齡後的孩子身上,殊不知3、4歲的幼兒也可能對同儕做出欺負攻擊的行為。除了一般常見的打人、抓人、咬人、推擠等肢體攻擊,孩子也可能搶奪、破壞或藏匿物品,甚至做出新聞事件中的侵入性行為。為何這麼小的孩子會做出如此暴力的行為呢?台灣性諮商學會理事邱似齡表示,幼兒之所以會做出欺負他人的行為,往往是因為這些原因:
小小孩欺負他人,4種可能原因
原因1/自我中心,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傷害他人
學齡前的幼兒尚未發展出成熟的社會情緒,對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傷害他人沒有完整認知,也不在意他人的想法及感受,因此容易對他人造成傷害。
原因2/無法控制情緒、無法用語言表達想法
挫折容忍度低、語言能力差、容易衝動、活動量大的孩子時常會藉由攻擊行為來表達情緒及想法。
原因3/自我防衛意識過強
有些孩子的自我防衛意識太強,時常沒有經過思考和緩衝,就對他人做出攻擊行為。
原因4/仿效父母或其他家人的行為
負向的教養方式可能會讓孩子模仿學習,養成用暴力行為與他人互動的習慣。
總的來說,幼兒的攻擊行為是綜合因素下的結果,而當孩子不知道這麼做是錯的,父母、老師也沒有及時介入處理,類似行為就可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
是欺負,還是霸凌?
邱似齡表示,很多家長分不清「欺負」和「霸凌」的區別,誤以為孩子推人、打人就是霸凌,這往往會讓孩子被貼上標籤。她強調:「霸凌的定義是長期、重複且蓄意的傷害行為」。當孩子清楚自己是「為了讓對方不舒服」而做這個行為,才能被定義為「霸凌」。
孩子被欺負,通常會出現這些徵兆
就臨床實務觀察,孩子之所以會長期被欺負,除了老師的疏忽,孩子不敢主動告知父母也是主要原因。邱似齡表示,很多孩子被欺負都會認為是自己的錯,怕告訴爸爸媽媽會被罵。要觀察孩子在學校是否被欺負,可以從六個徵兆來判斷:
●上學穿的衣服或學校用品常髒汙破損、壞掉、遺失不見。
●不想上學、一接近學校就哭鬧,拒絕參加原本排定的課程或活動。
●時常哭鬧、生氣或摔東西,情緒起伏大。
●食慾變差或變得暴飲暴食。
●不敢睡覺、常做惡夢、容易在半夜驚醒哭泣,睡眠品質差。
●身上出現不明原因的瘀青或傷痕。
先確認是否為偶發事件,再持續觀察
當孩子出現被欺負的徵兆,可以根據人、事、時、地、物的順序詢問事件的來龍去脈,先確認孩子的感覺,再按以下的方式來處理……
完整內容請看:【嬰兒與母親】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1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