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骨質疏鬆 單單吃鈣沒有用,一定要搭配這個「行為」……
大家對於鈣一定不陌生 但有些觀念一定要知道
生理知識
1.鈣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巨量礦物質營養素>鉀>鈉
2.身體對鈣分為結構性與調節性(整體佔體重2-4%)
結構性:建構骨骼和牙齒之硬質組織(佔99%)
調節性:存在血漿、細胞外液、肌肉組織,參與多種機轉肌肉收縮、神經訊息傳導、荷爾蒙分泌
3.健康者血鈣濃度恆定,不易受飲食攝取量影響,由副甲狀腺素、鈣三醇、降鈣素調控,當血鈣偏高時,存於骨骼及由尿排出體外,當血鈣偏低時,由骨骼釋出鈣供給血液
4.維持骨質密度關鍵:鈣 + 維生素D + 維生素K
5.鈣的吸收分為「主動吸收」及「被動吸收」,鈣質攝取量少或血鈣偏低時,主動吸收相當重要,但主動吸收依賴維生素D(缺乏時影響吸收)
6.鈣的吸收率與攝取量為反比關係,每日攝取2000毫克,全身鈣保留率約27%
但若降低至每日300毫克時,保留率提升至37%,原因是當血鈣降低,會刺激副甲狀腺素分泌,活化維生素D為鈣三醇 而提升主動吸收
7.血鈣每日由腎過慮超過8000毫克的鈣,但其中98-99%會被再吸收,每日每日尿液排鈣量<300毫克,然而高蛋白與高鈉飲食,會增加尿鈣量
註:每增1公克蛋白質攝取,尿鈣增加1毫克
8.哺乳乳鈣濃度穩定,不受鈣攝取量或泌乳量影響,前三個月乳鈣濃度為 200-300 mg/L
9.鈣質足夠攝取量建議:
青少年 1000-1200毫克/天
成 人 1000毫克/天
懷 孕 1000毫克/天
哺 乳 1000毫克/天
10.鈣質上限攝取量 < 2500毫克/天
不可不知的鈣重點!
補鈣需要「負重」運動
飲食吸收的鈣質,需藉由負重運動,刺激甲狀腺素分泌降鈣素,加強造骨細胞活性
註:長期臥床者,即使補鈣,骨質仍然流失
大豆異黃酮對骨鬆沒幫助
大豆異黃酮被認為植物雌激素,但目前研究結果顯示對於骨密預防骨折幫助不大!
植物性食物鈣吸收率較低
植物所含草酸和植酸會吸附鈣離子,所以會大幅降低鈣的吸收率,牛奶吸收率27% 菠菜只有5%,而植酸含量高的大豆,鈣吸收率為牛奶的80%
大骨熬湯補鈣,沒有用
大骨礦物羥磷灰石的水溶性極低,熬湯後鈣量有限,而骨骼同時也是重金屬鉛最主要堆積的組織,因此也不建議以動物骨粉為供應鈣質的主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