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妻子、母亲、媳妇的角色里打转,许多妈妈常将老公、小孩放在第一位,忽略自己的感受,直到情绪濒临崩溃才惊觉自己生病了。亲爱的,别让自己被失衡的「情绪劳动」压垮!
「情绪劳动」的议题,30多年前就在美国被提出来。联合心理谘商所督导陈舒仪表示,「情绪劳动」起初是从职场角度探讨工作时不但要付出体力、脑力,还要付出「情绪」。
比方说服务生,除了提供顾客需要的服务,还必须时时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才能让顾客满意。随着时代演进,这个概念才逐渐从职场延伸到家庭。
「让家人开心」比「把事情做好」更累
家庭中的情绪劳动结合了「家务劳动」、「时间活动管理」与「回应情感需求」。身为母亲,除了要规划家庭的行事历、绞尽脑汁让事情顺利进行,还要确认每个人的喜好、确保大家开心。
身为妻子除了要操持家务、营造温馨氛围,还要懂得察言观色、倾听老公的烦恼。做为媳妇除了要满足公婆对「媳妇」这个角色的期待,还要了解公婆的需求、确保逢年过节送礼有「送到他们的心坎里」。
除此之外,妈妈还有许多琐碎的生活细节要留意,比方说采买日用品、帮老公熨烫上班穿的衬衫、替孩子缝制学校活动要穿的衣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