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5/11/3 下午 02:17:02

便血誤為痔瘡 潰瘍性大腸炎患增多 

(關鍵字: 大腸癌 , 邱展賢 , 潰瘍性大腸炎

過去被稱為「西方病」的潰瘍性大腸炎,在歐美發生率為千分之1,在國內發生率雖然為萬分之1,但是近年門診卻發現,發生率有增加的趨勢,甚至因發現太晚,發炎情況嚴重必需開刀切除大腸,更嚴重會癌化成為大腸癌,發生率約為一般的2至3倍。(影音/攝影記者黃志文)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邱展賢主任表示,一旦壓力大、免疫力差,發生潰瘍性大腸炎的機率就會上升,不得不慎!(攝影/黃志文)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邱展賢主任表示,一旦壓力大、免疫力差,發生潰瘍性大腸炎的機率就會上升,不得不慎!(攝影/黃志文)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邱展賢主任表示,一名40歲職業婦女,因為壓力大,近日排便次數增加,且有拉肚子現象,甚至擦拭時可見黏液與血絲,以為是痔瘡出血,不以為意,直到症狀持續1-2周後,驚覺不對勁才就醫治療。經糞便檢查,有潛血反應,因此安排大腸鏡檢查,診斷為「潰瘍性大腸炎」。另有一名患者甚至從盲腸一直潰瘍到肛門,可說是比較嚴重的案例。

潰瘍性大腸炎與壓力、自體免疫有關,發生原因不明。一旦壓力大、免疫力差,發生潰瘍性大腸炎的機率就會上升,潰瘍性大腸炎好發於20-40歲的年輕人。常見症狀有腹瀉、腹痛、大便帶血或黏液等,主要侵犯大腸的黏膜,有時到黏膜下層,大腸中的直腸部位常較嚴重,症狀有腹瀉、大便帶血或黏液,有時想大便但大不出來,有時大便時腹部會疼痛。

邱展賢主醫師表示,由於潰瘍性大腸炎症狀與痔瘡出血、大腸癌相似,所以一般人不容易分辨,也比較容易忽略,有的人直到出血、腹瀉清況嚴重,甚至腹痛不已、出現發燒情況才就診。如果延誤治療時機,嚴重時會導致大腸潰爛而需切除,還有敗血症的風險。根據國外臨床研究即發現,該疾病發作超過10年以上,可能會併發大腸癌。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對症下藥的不二法門,潰瘍性大腸炎檢查需透過大腸鏡做鑑別診斷,治療方面目前是以藥物治療2至4個月為主,若長期治療無效且產生併發症時,就有可能需要手術切除治療,所以有任何不適症狀出現時,應儘早就醫。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