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統計顯示,瘜肉是大腸癌的危險因子,有可能在10至15年轉變成癌症,尤其患有家族性大腸瘜肉症者,其子女約有一半機會被遺傳。醫師提醒,臨床發現接受無痛大腸內視鏡健檢的民眾中,57%有大腸瘜肉的症狀,建議在內視鏡檢查時一併切除,以杜絕癌變的後患。
澄清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統計今年1月至6月期間,接受無痛大腸內視鏡檢查者共有268人,男性169人,女性99人,平均年齡為49歲,檢查結果發現有瘜肉者為155人,占57%,男女性的比例各為66%及42%,其中一人已轉成大腸癌。
瘜肉初期無明顯症狀 輕忽風險高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胃腸肝膽科主任辛政憲表示,從資料中發現大腸長瘜肉的民眾,有年輕化的趨勢,可能與高熱量、高脂肪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所謂「瘜肉」,是指在肉眼觀察下,局部呈圓球狀突出於黏膜表面的病灶。整個胃腸道,從食道到直腸都有可能長瘜肉,較常見於乙狀結腸與直腸,而出現在大腸的稱為大腸瘜肉。大部分的瘜肉沒有明顯症狀,但偶爾會有腹痛、腹瀉、便血、便秘等不適。
無痛大腸鏡找尋瘜肉 檢查更深入
找尋瘜肉的最好方式是做全大腸檢查,有一位37歲男性就因做了無痛大腸內視鏡健檢,得以更深入一般腸鏡檢查較難達到的地方,最後在升結腸處發現了瘜肉,且經內視鏡進行切除,術後追蹤情況良好。
辛政憲主任表示,目前無痛胃鏡、大腸鏡檢查中使用的麻醉方式為「清醒鎮靜」,是由麻醉專科醫師經由靜脈給受檢者短效之鎮靜及麻醉止痛藥物,控制清醒鎮靜的麻醉深度,讓受檢者不會覺得疼痛難忍,事後神智也很清醒,但就是記不得檢查時的事,彷彿做了一場夢,增加受檢時的舒適度,更利於檢查的完整性。
健檢時,除了發現已罹患大腸癌需專科醫師手術治療外,一般的大腸瘜肉都可以在內視鏡檢查時一併切除,不需住院。切除後每年追蹤一次,連續2年均正常,就可調整2至3年才檢查一次。
【健康小叮嚀】:
大腸癌的發生率占所有癌症第一名,除了家族性遺傳之外,主要原因與高油脂、高熱量飲食有關,而這也是大腸瘜肉的危險因子之一。醫師建議遠離瘜肉和大腸癌的方法,就是少吃紅肉和高脂肪性食物,多吃新鮮的高纖蔬果,幫助腸胃蠕動,避免食物殘渣在腸道間停留太久、發酵而增加致癌風險。
此外,多喝水,維持規律的運動,保持理想的體重,且定期接受糞便潛血和大腸鏡檢查,都是預防大腸癌的保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