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还继续写道:“丈夫会单方面地向四十岁的妻子要求‘独立’。四十岁左右的丈夫,经济能力已经比结婚时优渥。另一方面,妻子的资源,也就是年轻与美貌,确实较新婚时低落。结婚是经济与美貌的交换,所以四十岁时夫妻的权利平衡,几乎都是丈夫处于优势。”
由于美貌与经济能力正好相符,所以女性在二十多岁考虑结婚。不过,随着年龄增长,势必会失去平衡。这是小仓的看法,到了四十岁左右,将会呈现显著的失衡现象。
进入四十岁的门坎,丈夫单方面地提出要求独立,也就是离婚,对于从来没考虑过经济与精神独立的全职主妇来说,只会落得无计可施的下场。四十岁才想改变生活方式,已经很困难了,因此才说结婚很危险。
这种女性嫁不掉?
这么说来,女性除了美貌之外,还要具备经济能力吗?也就是说,如果自己有事业,不依附男性,能降低结婚的危险性吗?书里指出,这种情况又会面临另一道门坎。
以男性来说,劳动市场与结婚市场完全一致。人们最重视结婚对象的条件就是“经济”(财富),收入愈高,条件愈好,结婚的可能性就愈高。在劳动市场取胜,表示在结婚市场胜出,就数据看来,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另一方面,女性的劳动市场与结婚市场背道而驰。当女性提高在劳动市场的价值时,不一定能同样带动在结婚市场的价值,有时候甚至会扣分。读到这一段,我又想起那一夜有人对我说:“会喜欢上真由这种女性的男人,应该很少见吧。”
那一阵子正好有一个机会,以毕业生的身分到东京大学演讲,于是我提到这本书,我觉得这是我在大学时应该学习的课题。
“男同学都很幸福。请你们在教室里认真学习吧,出社会之后,也努力地拼事业,这么做一定能提高你在劳动市场的价值,也能提高你在结婚市场的价值。
不过我要告诉各位女同学一个坏消息,十年前我也坐在这间教室的第一排,眼神充满光彩地听着课。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在劳动市场的价值提高了,不过这件事并不会提高我在结婚市场的价值。
根据《结婚的条件》这本书的说法,女性与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男性,也就是学历与经济能力都比自己高的‘理想男性’结婚,才是‘幸福的婚姻’。讽刺的是,愈努力读书、愈努力工作,能力比自己强的理想男性就愈少。也就是说,女性愈努力,‘获得幸福婚姻’的机会就愈低。”
同学们都笑着拍手。我自己也很满意,觉得自己讲得很精彩。回到办公室之后,我向女性主管提起今天演讲的事。本来以为她会大表赞赏,没想到她的反应出乎我的预料。
“你这样讲不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