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妇科病中,痛经一直都是女人心头抹不去的阴影。每当痛经到来时,那一阵阵说不清又止不住的疼痛,让很多女人备受折磨。情况轻的还可以忍受,只是在月经的头一两天小腹坠胀不适;严重的不仅腹部阵阵抽搐,手脚发冷,胸部也跟着发闷,有时候连后背大腿都会隐隐作痛。月经前就开始的痛苦“前奏”,让人心烦意乱、浑身无力,经期中更是疼得厉害,让人坐卧不宁。
中医认为,痛经病位在胞宫,表现为痛症,主要是因为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因此,进行艾灸应以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为主。我们常把痛经分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等4种类型,艾灸时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气滞血瘀型
这种类型的月经主要表现为月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阵发性剧烈绞痛,有时候会放射到腰、纸部,到了月经后期,月经的颜色发紫,有瘀块,经行不畅。如果偏于气滞者则以胀为主,会伴有乳房及胸胁胀痛;如果偏于血瘀者则以疼痛为主,拒按,经行血块去后则痛减,舌质暗,或有紫点。这时我们艾灸治疗应以调气化瘀、活血止痛为主,可取三阴交穴、太冲穴和中极穴。
三阴交穴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可通经而止痛,各种类型的痛经皆可选用。太冲穴能疏肝理气。中极穴属于任脉穴位,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处,艾灸中极穴可通调冲任之气。艾灸时,对以上几个穴位进行艾条温和灸,每穴每次灸10~20分钟,每天或隔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