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荣总毒药物谘询中心,近5年接获16起乌头硷中毒病例,患者都说为了保肝、转骨增高、治头痛、腰酸背痛、手脚冰冷服用中草药,结果产生心律不整、神经中毒症状,甚至日前有1名16岁高中生,透过网路购买草乌偏方,自行泡药酒服用,出现心悸症状,经检验发现,竟含过量的乌头硷,幸及时发现治疗,未酿死亡意外。
乌头硷中毒病例在急症中常见,台北市中医师公会理事长陈潮宗表示,乌头硷是常用的中药材,民间常用草乌、川乌等植物来泡制药酒。「乌头」是毛莨科植物乌头的主根,附根称为「附子」,中医里的「四逆汤」放有乌头,就是改善心脏病的救急药。
也有人关节疼痛时,拿来外敷镇痛。乌头或附子,都含有生物硷,类似鸦片作用,能抗发炎、镇痛、强心,中药「八味地黄丸」会加入乌头或附子这一味,即用来改善心律不整。
乌头硷中医有强心效果
「中医药典」记载乌头硷具镇痛作用,临床也用于缓解癌痛,适用于消化系统癌痛;外用时能麻痹周围神经末梢,产生局部麻醉和镇痛;有消炎及强心作用,属于健保处方用药,但因具毒性,服用应谨慎。
陈潮宗中医师强调,未经过蒸煮等炮制过程的乌头或附子,毒性是有炮制过程的100倍,只要口服0.2毫克,就可能中毒。由于药与毒是一体两面,中药材用得对,可以治病;用错即可能伤身。因此不建议民众自行购买乌头或附子使用,最好是经中医师诊治,依指示服用。
目前的科学中药及医疗院所的中药外包装或药袋上,许多含乌头药方虽已经过炮制,但大多未注明此药物的潜在危害,最好要标示得更清楚,提醒民众注意,以减少乌头硷中毒意外再度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