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绵绵细雨,气温又陡然转凉,大家开始冬令进补,聚餐会选择羊肉炉、姜母鸭、麻油鸡等温补物食物。结果晚上一吃完大餐,人躺在床上还没睡着,胸口闷闷的,引发一阵阵呛咳。有些人还以为是新冠后遗症没有好,殊不知是NG的饮食内容诱发了胃食道逆流,进而引发了一连串的咳嗽。
胃食道逆流是最常发生的肠胃疾病,在西方国家约有20%的盛行率,而身为美食之都的台湾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有胃食道逆流的人在进补时要特别注意,像是大家最喜欢吃的麻辣锅、咸酥鸡、甜点还有手摇饮等,这些高油、高糖的食物都会显着加剧症状。而目前西医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使用氢离子帮浦阻断剂抑制胃酸的分泌。
康涵菁中医师表示,从中医看待胃食道逆流其实有很多角度,仅是中医的病名就有很多,包含「嘈杂」、「吐酸」、「呃逆」、「梅核气」等,因为胃食道逆流的患者症状多元性相当大,有的会有吐酸,有的会觉得咽喉卡卡的,也有的会以咳嗽咳不停方式呈现。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最相关的脏腑通常不外乎肝、胃、脾三者,除了三者以外,临床上也会考虑腑气通畅的问题,检查患者的大肠和小肠蠕动能力,是否排便也顺畅,否则也会影响食物停留在胃的时间,加重症状。
改善胃食道逆流3要诀
康涵菁中医师表示,中医在治疗胃食道逆流上会考虑针药并行,还需要患者配合调整生活型态。以下为改善胃食道逆流注意3要诀:
1.饮用宽胸散结中药:
现代人多压力大、狼吞虎咽导致的胃食道逆流伴随胸闷的症状,常会使用「柴陷汤」清热涤痰,宽胸散结,也就是「小柴胡汤」和「小陷胸汤」的合方,同时梳理肝气、清热化痰散结。而属于大餐邀约不断,常常吃过多,却又排便难解的人,会以畅通腑气为原则,使用保和丸或调胃「承气汤」类加减。
2.针灸放松腹部筋膜:
先天脾胃虚弱的人,除了用药外,通常建议搭配针灸或针上灸,除了用药修复调理肠胃功能,同时透过针灸解开长期纠结的结构,松动紧绷的腹部筋膜,打开气血循环的通道。临床上选穴常使用五柱穴、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太白等,并搭配针上灸,用艾灸的温阳效果温和,能唤醒功能低落许久的肠胃。
3.注意进食时间姿势:
康涵菁中医师提醒,在生活习惯上也需要配合调整,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份是进食的时间,戒除消夜,睡前三小时内尽量不要进食,还有用餐时不要吃太快,避免造成肠胃过大的负担。第二部份是进食的内容,除了减少高油、高糖的食物,也要尽量饭水分离,先喝汤再吃固体。第三部份要注意身体的结构姿势,避免饭后躺下或马上久坐不动,以及穿着过紧的衣服,以免影响腹压和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