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壓力大,無論大人小孩,在制度、業績、課業與人際關係上,都背負過重的要求與期待,稍有不如意就會大動肝火。中醫師表示,「火」可以促進機體功能活動的能量,增進健康,但若「肝火」過旺則會引發自律神經和內分泌失調,激發怒氣,建議透過醫藥調理、保持心情穩定和清淡飲食,降低火氣。
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中醫師陳運泰表示,中醫學所談的「肝」或「肝木」是種功能系統,包括消化系統的吸收與代謝、血液運行、女性月事、情緒的舒坦與怒氣表現,以及自律神經和內分泌功能等。如果「肝木」系統的機能過度亢進,影響正常生理,形成「肝火」,就會發動「怒」的情緒。
一般來說,發怒能宣洩壓力與自我保護,是正常的情緒之一。不過,然而若太易動怒,又伴隨有頭痛、眼紅眼屎多、口乾口苦、冒痘痘、肩膀僵硬、胸悶、心煩、躁熱、小便黃熱、大便軟散或便秘、月經不調、睡眠品質不佳等症狀,就可能是「肝木」的機能過度亢盛,變成「肝火」的病理狀態。
此外,陳運泰中醫師表示,若因為頻頻熬夜,用腦過度,同樣也會令「肝木」的機能過亢,化作「肝火」,也就俗稱的「爆肝」。不過肝火或爆肝並不等於「肝臟發炎」,除非本身有肝炎帶原,否則肝火、爆肝與肝功能異常沒有絕對的關係。
就現代醫學而言,「肝火」是身體長期應付壓力、過度緊繃,導致自律神經(尤其是交感神經)或內分泌系統失調的表現。
大動肝火有害健康,陳運泰中醫師建議以下幾種消除肝火的要領,以達養生保健的健康趨勢:
1. 醫學治療:透過中藥與針灸來調整體內火的強弱,現代醫學則可使用情緒穩定劑、交感神經阻斷劑等來減輕不適,兩者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2. 穩定身心:肝火保健的關鍵,仍在保持健康的身心。肯定自我價值,珍惜身邊的福分,配合正確的壓力管理、規律的作息以及適度的運動。
3. 清淡飲食:清淡、低負擔的飲食,尤其是多食黃、綠色蔬果,可隨時補充水分,保持排便通暢,消除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