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气变化较大,稍不注意就会“挂病号”,常常需吃药才能缓解不适,但民间流传吃退烧药会伤肝,甚至会导致肝中毒,引发民众恐慌。对此,台湾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澄清,关键在于服药方式是否遵照医嘱或药师的建议!
常见退烧药成分有2种 代谢各走各的路
台湾食药署在官网“食药辟谣专区”提到,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退烧药成分,主要为“乙酰胺酚(acetaminophen)”和“非类固醇抗发炎药(NSAID)”两类。乙酰胺酚在人体是经由肝脏代谢,在建议用法用量的使用下,并不会对肝脏产生危害,但如过量使用会使肝脏来不及代谢,造成肝脏损伤;且若出现恶心、想吐、神智不清等症状,需尽速就医治疗,避免造成肝脏永久性伤害。
非类固醇抗发炎药如ibuprofen或diclofenic,主要经由肾脏代谢,较不会对肝脏产生影响,但使用时仍须依照说明书上之规定或专业医事人员的建议,以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乙酰胺酚过量恐伤肝 并服他药和酒精风险高
台湾食药署提醒,一般市售的综合感冒药或止痛药,多是含有乙酰胺酚成分的复方药品,因此,民众切勿在没有医生或药师的指示下,同时并服综合感冒药、止痛药或退烧药,以免服药过量,造成肝脏负担。
另外,若本身具有肝脏疾患或每日饮酒量超过3杯的人,在使用乙酰胺酚前,需先请教医生是否可服用,并依医生的建议使用。而且,在服用乙酰胺酚时,切勿同时并服含酒精饮料;服药期间,也建议避免饮酒,以免造成肝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