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3/7/27 下午 03:19:06

父親參與程度3指標!影響孩子日後的認知行為

(關鍵字: 情緒 , 行為 , 認知發展 , 父親參與程度 , 認知行為 , 對孩子的影響 , 參與程度指標 , 社交發展

在男孩眼中,爸爸是他小時候的榜樣,長大後要成為的男人;在女孩眼中,爸爸是她小時候的依靠,未來想要嫁人的標準。所以,爸爸的形象,爸爸的所作所為,爸爸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都非常重要。孩子透過觀察中學習爸爸如何解決問題、如何處理挫折感、如何承擔責任、如何待人接物、如何愛與尊重自己和對待異性。

人常說孩子會透過模仿來學習,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所以身教、言教,深深影響一個孩子的身心成長。這個為爸爸設立的專屬「父親節」,當電商平台都在販售商品送給爸爸時,然而,爸爸這個稱謂是否真正有扮演好「爸爸」這個角色呢?!

無誠信的爸爸

爸爸在孩子心中,就像是天,打從心底崇拜和信任,孩子相信爸爸說的每句話,更重視爸爸與他之間的約定。

然而,很多爸爸以時間緊、工作忙為理由,失信於孩子,餐桌上總是少一副碗筷、運動會/親師會總不見身影、家庭旅遊總是缺席,爸爸屢次開天窗失信,孩子也就不再信任爸爸說的話。此外,孩子也學會承諾不需要兌現,因此有可能養成不守信的壞習慣。

脾氣暴躁的爸爸

如果爸爸是個脾氣暴躁,以孩子不打不成器、奉打罵為教條,甚至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亂發脾氣、摔東西發洩,未來,孩子也有可能有樣學樣、以這樣的方式宣洩情緒。

這也是為何有人說[家暴]會傳承。

此外,孩子也可能因爸爸的暴戾易怒,孩子長期處於恐懼不安中,導致出現自卑、沒安全感、性格懦弱等,長此以往,嚴重還會造成心理陰影/創傷或憂鬱症出現。

專制獨裁的爸爸

大男子主義,過於威嚴的爸爸,控制欲太強,無形中給孩子壓力,凡事都是自己說了算,不尊重孩子的想法。控制欲過強的爸爸會導致孩子自我懷疑、性格懦弱、過度自卑、沒自信心,總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都不行,或是養成不需要思考、不敢自己作主的壞習慣,反正爸爸會幫忙做主或等著讓爸爸決定就好,進而失去重視自己內心的需求及尊重自己的想法。

不重視自己健康的爸爸

在大家提倡愛自己的聲浪中,其實愛自己最重要的就是重視自己的健康,包含適當的工作時間、規律的運動習慣、均衡的飲食習慣、不抽菸酗酒、擁有良好的嗜好、穩定且規律的生活作息等,正向的生活習慣下照顧好自己。

不管是疏於照顧自己或無意識健康的重要性,但都該為孩子保有良好的身教,這也是有的爸爸為了孩子戒了十幾年菸癮,就為了避免二手菸或三手菸傷害了家人的健康。或在酒癮中振作起來,甚至在意識到自己即將背負「爸爸」這個稱謂職責時,主動積極做運動、改掉單身生活日夜顛倒的作息、減少食用油炸燒烤的次數,只因為想給孩子愛自己、愛健康的正確觀念。

爸爸,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養分

心理學家 Michael E. Lamb 也說:「父親的角色是多維而複雜的,不僅是孩子的供養者、引領者和性別榜樣,也是孩子生活的參與者,承擔著對孩子進行養育、溝通、支援、鼓勵、回應的責任;父親在孩子各個方面的參與都會深刻影響其成長進程。」

在孩子心目中,父親往往是力量和堅強的象徵。作為孩子的保護者,父親理應給孩子一個安全/安穩的家,而孩子最大的安全感,來自相愛的父母、和諧溫馨的家庭,孩子才能從小就在父母身上學習到什麼是愛以及如何去愛人。 在嬰兒期,寶寶的人際和情緒能力發展重點在於建立依附關係(attachment)。只有當寶寶感受到爸媽所傳達出的溫暖、信任與安全感時,才能獲得較安全的依附關係,而這也正是形成孩子健康心理發展的重要基礎。

根據研究,父親參與的時間大多比母親少,「在我們的社會和文化中,一直以來都更重視母親作為照料者的角色,而將父親的角色簡化了。 」心理學家 Michael E. Lamb 說,實際上,父親的角色承擔著對孩子進行養育、溝通、支援、鼓勵、回應的責任 ;父親在孩子各個方面的參與都會深刻影響其成長進程。

父親參與程度的三個指標

用來衡量在孩子的生活中,父親參與程度(father involvement)的三個指標:

  1. 互動程度(interaction)

  2. 可及程度(accessibility/availability)

  3. 盡責程度(responsibility)

從社會意義上說,當一個人進入父親的身份時,他也就選擇了進入一段與孩子的關係,承擔起了孩子父親的角色。當孩子叫一句「爸爸」,就得承擔起「爸爸」這個稱謂的責任,以身教培育孩子擁有同情心、榮譽感、抗壓能力、自我尊嚴、在陌生的環境中無所畏懼、敢於獨立生存、遵守承諾、慈愛、有道德自控能力、勇於討戰自己超越極限、有同理心、負責任和自律等道德觀。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