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分析个体的问题时,不仅是观察行为本身,而是要做“行为后效关联”的分析,这其中包含三个成分:前事-行为-后果,即个体在一个特定的前事情境中,做了某个特定的行为,那个行为产生一个后果,而后果将影响个体在未来持续做这个行为的频率;你可以在每次的分析中先画出三个格子,在第一个格子记录行为发生的前事情境,第二个格子记录个体所做的行为(注意:是确实有做的行为,而非“不做什么”,例如:在妈妈要求孩子去倒垃圾的前事下,“孩子没去倒垃圾”不是行为,“孩子在玩电动”才是行为),在第三个格子记录行为的后果;如果一个后效关联涉及两个或更多的人,选择其中一位的行为来分析,将其确实做的行为纪录下来,针对目标行为系统性地重复纪录然后进行分析。
了解这三者的关联有助于掌握行为可操弄的变项,譬如在那些前事刺激下容易伴随特定行为的产生,或那些后果容易维持行为,我们便能透过改变后果去增强或消弱某个行为,或透过教导技能与策略去替换个体在面对特定情境时的不适切反应。
当孩子在日常或团体生活中产生适应性困难时,寻求专业协助是许多人的选择,无论是透过相关疾病知识的咨询,或参加疗育课程,这些都是可运用的资源。能够提供社会支持,缓冲教养照护上的压力,然而,学习思考孩子的问题,才是改变开始最重要的一步,更是让正向行为持续酦酵的重要因素。


壓力太大,月經遲遲不來?中醫:喝玫瑰花茶疏肝理氣
常待冷氣房不流汗?小心代謝變慢害水腫,這樣做排毒、增免疫
乳癌電療皮膚發炎疼痛難耐!中醫荊防牛蒡湯消炎止痛
女性心肌梗塞「這些」非典型症狀別輕忽!醫揭:女性心臟病防護4要訣
頭暈走不穩,竟是腦幹梗塞性腦中風!醫籲:牢記初期腦中風徵兆口訣「befast」
8旬嬤吃7種藥,血壓仍失控!「導管腎臟交感神經阻斷術」攻克難治型高血壓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