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9/4/9 上午 09:50:02

孩子总是逃避、容易放弃?这样培养出高耐挫力的小孩!

(關鍵字: 教育 , 教養 , 親子 , 挫折 , 抗壓力

相对的,低耐挫力的孩子,对挫折、困境总是比别人敏感,碰到困难的第一个直觉想法,就是“我没办法、我一定做不到”,因此也就自然而然地会选择放弃和逃避。这样的孩子在困境中,比较容易掉进负向情绪的漩涡里,强烈的情绪困扰,甚至会干扰认知能力的发挥,使得他们无法好好地检视问题。

这时候,有的孩子会以破坏已完成的工作来展现他们内心的挫折,就像伟伟把拼图片打乱、丢到地上一样;有的会大声嚷嚷“这很难、我不会”,同时嘟起嘴巴,拒绝继续尝试;有的则是两手一摊、静静地观望,什么也不做。他们没有动力,也无法想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就像是一只无助的小动物,放弃任何挣扎,在他们的眼中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光芒。

低耐挫力的孩子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解决困难,但是放弃和逃避的结果,就是让他们离成功越来越远,更没有机会从困难中磨练出能力来,也就无从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耐可以解决问题。这样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让他们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也越来越没有勇气面对挑战。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有高耐挫力和低耐挫力的差别呢?主要的关键,就在于成长过程中,当孩子成功或失败时,旁边的大人给他什么样的回应。仔细观察或回想一下,我们会发现:孩子在小时候几乎都是越挫越勇的斗士;像刚开始学走路的幼儿,跌倒了一定会再爬起来,继续向前走。

面对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困难和挫败,只要大人不指责、不嘲笑、不过度保护,孩子自然会面对一层层的考验、一关关的挑战,他们热烈地渴望闯关晋级,能力技巧也在不断的练功之下持续提升。就算有些时候无法克服,通常也只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尚未成熟,只要父母不急躁、不催逼,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和练习,就可以突破难关。

但如果不管多努力,都无法达到大人设定的标准和期望;不管怎么做,都解决不了问题,孩子就会逐渐得出“我没有能力、我不行、我不会…”的自我概念。此时,过去的挫败经验就像是一条无形的锁链,捆绑了孩子的手脚,让他们不敢行动,也不知如何行动。他们担心、畏惧,无法盘点自己拥有的资源;他们相信无法解决问题,一定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案例中的伟伟就是这样,明明有能力,却不愿面对问题,也无法解决问题。

如何培养高耐挫力的好草莓?

培养出高耐挫力的孩子,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愿望。特别是孩子要面对的未来,是个更高压力、更多挑战的时代,怎么做才能防患未然,避免让孩子成为无助的一代;面对低耐挫力的孩子,又该如何帮助他,让他越来越能体会失败的价值,掌握成功的关键呢?

其实,父母可以透过一些策略来提升孩子的耐挫力,让孩子能好好地面对成长过程中大大小小的关卡与困境。当孩子发现失败的经验是下一次成功最佳的养分时,他也就能尝到日渐成功的美好滋味。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