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后,我重重地放下车钥匙,茶几发出“扣”的声响,然后转过身对两个表情僵硬的孩子说:“你们,晚上九点以前跟我说改进的方法,我再来想想要不要惩罚你们!”以诺和以乐点点头,便一起走进房间。
我总是坚持要让孩子自己多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解决眼前的问题。比起惩罚,更重要的是要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对或是错,为什么对,又为什么会错。因为良好的管教在于,能够让孩子反省自己的错误,并且自己思考面对状况的办法。在这样的方式下,所有的惩罚才有意义。
九点一到,两人敲敲我的房门,低着头走进来说:“爸,我们知道错了,我们不该在车上打架。”
嗯,听起来倒是知道自己错了,于是我抓准时机,马上机会教育:“是啊,在开车时吵架,不只会影响爸爸开车的视线,还会影响爸爸开车的心情,是因为这样很危险。另外,有问题本来就不该用打架和吵架的方式解决。”
看他们俩灰着脸,我想这两个孩子也知道错了,所以对他们说:“既然知道错了,如果你们彼此能好好沟通,我今天的警告就取消。”
也许有些爸妈会觉得,说好要惩罚就要说到做到,否则孩子会食髓知味,继续挑战大人的底线。不过,我个人觉得只要有反省、有思考、找出改善的方法,这比惩罚他们的过错好上一百倍。
“警告1、2、3”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够判断情势,不要白目,做对的处置。一旦孩子明白当下该如何,态度也正确了,警告就可以随时取消。
日常生活中我也会大方提供嘉奖的机会,譬如:一整天表现良好、主动帮忙妈妈等。每日的奖励可以累积,但是警告无论如何都当日会结算或取消,藉此鼓励孩子,也培养他们主动建立良好的态度。
所以下一次以诺和以乐又犯错,或被我记了警告之后。他们也变得很聪明,一回家就会问我:“爸,你要不要喝水?”端着水恭恭敬敬地跑来;或是自动帮我搥背:“爸,你会不会累?”
这两个孩子真的是,我才不会上当!但是我依旧大方地给了他们一人奖励一次啊!
奖励可以累计。警告后若改善,功过可以相抵。
警告过夜后将自动归零。一早醒来又是新的开始。
Tips:
十二岁以下的孩子,正处于慢慢学习管理自己情绪的阶段,所以有很多无法控制的状况很正常。
父母要做的是,父母有责任主动事前告诉孩子;现在是什么情形,适合做什么事,那些事不能做。事后,告诉孩子正确的处理方式,让孩子知道不论有什么样的冲突,掌握环境与控制情绪才是聪明的。有冲突时,就应该用智慧沟通,而不是动手或动口解决。
本文出自零极限文化出版社《台湾鹰爸的快乐教养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