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3/17 下午 05:42:56

宝贝在公共场合吵闹?4秘诀稳定孩子情绪

(關鍵字: 教養 , 注意力 , 孩子 , 吵鬧 , 公共場合

行进的大众运输工具上、宁静的餐厅或人来人往的百货公司中,常常听见有孩子大声笑闹、哭叫的声音,以及父母们“嘘!不要吵”、“你再哭我就….”等等斥责的话语,到底孩子在公共场合吵闹时父母们该怎么处理呢?

首先要了解孩子阶段性的需求

台湾台北市万华亲子馆副馆长兼咨询心理师陈彦琪表示,孩子在公共场合吵闹、哭闹,想必是爸妈们都经历过的梦魇、头痛不已的情境!尤其是5岁前的孩子,因语言能力还不够成熟,当以下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孩子自然会透过哭闹或“耍脾气”的方式来告诉父母。

生理需求

1岁左右的孩子因为年纪小,生理上一不舒服就会放声大哭,此时父母们可以观察孩子的生理状况,是不是没有睡饱?是不是孩子饿了?还是尿布湿该换了?才会透过哭哭的方式来告诉父母──我不舒服。

心理需求

2岁左右是俗称的“麻烦2岁”(troubletwo),此时孩子慢慢有了自主意识,开始会有想表达自己意见的心理状态;而3岁左右又有俗称的“可怕的3岁”(terriblethree),此时孩子较为自我中心,没办法理解为什么别人想的和他不一样,例如当大家都在玩玩具,孩子也想玩,可能就会透过大声哭、争吵的方式表达需求。

社会需求

5岁前的孩子因为还没入学,并不清楚社会的规范及游戏规则,在家中可以独享自己的玩具;但在公共场合(如亲子馆、公园),孩子却必须要排队等着玩游乐设施,并与其他人分享玩具,这是孩子没有学习到的。若父母觉得理所当然,一开始就要求且强迫孩子,孩子会感到很委屈,所以只能用哭闹的方式来表达不满。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