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5/12/2 上午 01:06:37

孩子故意不带联络本回家?6秘诀指南助预防

(關鍵字: 親子溝通 , 教養 , 作業 , 功課 , 聯絡簿

【面对自我的6秘诀指南】

秘诀1:引导孩子记录心中的对白

“放?不放?放?不放?放书包?放抽屉?放抽屉?放书包?……”这样的挣扎总是在孩子心里拉锯着,就像白天使与黑魔鬼在交战,其实,他也很不好受。

我们要协助孩子明白,当他的内心启动“左左右右”的焦虑模式,开始出现犹疑不定的自我对话时,心情也会像棉花糖制造机一样高速旋转,最后形成焦虑的棉花糖。

运用“自我觉察”,将有助于孩子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要让孩子看见的,正是说谎背后那些“幕后工作人员”的一幕幕对话──它们就是要人选择面对的白天使,及催促人逃避的黑魔鬼。

引导孩子写下心中的对白,记录自己的内在对话。他将发现自己就是个最佳编剧,进而了解为什么自己最后会决定诚实或说谎。让他知道原来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秘诀2:避免学校、家里双重处罚

我们要留意是否有“双重处罚”的情形,使得孩子产生刻意不把联络本带回家的动机。例如在学校犯了错,已经被导师处罚得多扫一个礼拜的厕所,但是因为这件事被写在联络本上,回家之后爸妈知道了,会不会又罚他一次?如果答案是“会”,孩子当然会选择不把联络本放进书包,这样一来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当然,孩子在学校犯了错时,导师有义务把过程、细节及处理的情况告诉家长。但目的是让父母掌握孩子的在校状况,而非要爸妈在家针对同一件事,再修理他一次,毕竟事情是在学校发生的,而且孩子也已受到了导师给予的处罚。

秘诀3:后果别超重

孩子做错了事是该承担责任,面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这个“后果”是否有效,或者能够发挥多少作用,则取决于孩子所在意的事──可能是产生了令他嫌恶的结果,或喜爱的权利被剥夺。

大人在对于“后果”的处理上,有时倾向加码、再加码,超重、再超重,认为这么做,孩子应该就会怕;怕了,下回就不敢了。

但是物极必反,当后果超重时,常常容易激起孩子的说谎诱因。既然代价太大了,他干脆闪躲责任或肇事逃逸,甚至于“逆向超车”,反而发生意外。让孩子面对犯错的后果的确有必要,但执行的做法请合理。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