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2/21 下午 02:04:08

肥胖是慢性疾病,帶來許多併發症!年後甩肉減脂這樣做

(關鍵字: 肥胖 , 併發症 , 慢性疾病 , 多喝水 , 減脂 , 皮下脂肪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即使沒有造成身體的不適,但肥胖仍會無聲無息的影響體內器官的運作,帶來許多併發症。年後不少人發現肥胖腫了一大圈,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32.4%民眾在過年期間體重增加,平均增加1.7公斤。醫師提醒,飲食控制與適當運動有助減脂。

肥胖是慢性疾病,BMI衡量肥胖程度

根據醫學統計,體重愈重者,慢性疾病發生率愈高,死亡率也愈高,常併發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中風、骨關節炎、呼吸系統疾病、癌症、胃食道逆流、膽囊疾病、不孕症等。除了身體的疾病,肥胖者也容易罹患各種心理問題,輕者如產生憂鬱情緒,重則導致憂鬱症。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以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來衡量肥胖程度,其計算公式是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 國民健康署建議我國成人BMI應維持在18.5(kg/㎡)及24(kg/㎡)之間,太瘦、過重或太胖皆有礙健康。 研究顯示,體重過重或是肥胖(BMI≧24)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

體脂肪分為:「棕色脂肪」和「白色脂肪」

淨妍醫美診所曾俊夫醫師表示,體脂肪分為兩種類型,分別為:「棕色脂肪」和「白色脂肪」。棕色脂肪可以幫助身體燃燒多餘的卡路里以保持溫暖,一般來說棕色脂肪在嬰兒中最常見,主要在肩膀和胸部附近,當成年後,大多數棕色脂肪流失,僅留下白色脂肪。

白色脂肪分為:「內臟脂肪」及「皮下脂肪」

白色脂肪又分為:「內臟脂肪」及「皮下脂肪」。「內臟脂肪」位於腹腔深處,圍繞著重要的器官例如肝臟、腸子和心臟,與皮下脂肪不同,內臟脂肪無法觸摸或感覺到,但會帶來嚴重的健康風險,這類型的脂肪主要為飲食不正常、吃多動少所形成,可以藉由飲食控制和運動逐漸消除。

曾俊夫醫師說明,飲食選擇天然食材,如完整新鮮未經過多加工調製的肉類,及蔬菜、水果、菇類、海鮮等。糕點、甜不辣、貢丸、香腸等加工食品應減少攝取。瓜子堅果類是優良的營養來源,但吃的時候最好先規劃數量,避免一顆接一顆一口接一口造成過多油脂的攝取。運動則可每天規劃30分鐘以上的運動時間,有氧運動保持心肺功能,如果輔以重量訓量提升基本代謝率更優,避免脂肪堆積在身上造成負擔。

曾俊夫醫師表示,「皮下脂肪」,經常會在臀部小腹、側腰、手臂、大腿內側等捏到的脂肪,它大約佔人體脂肪儲存的90%,除了飲食控制和適當的運動,部分脂肪因運動鍛鍊不到,而成為局部堆積的部位。(圖片提供/淨妍醫美診所)
曾俊夫醫師表示,「皮下脂肪」,經常會在臀部小腹、側腰、手臂、大腿內側等捏到的脂肪,它大約佔人體脂肪儲存的90%,除了飲食控制和適當的運動,部分脂肪因運動鍛鍊不到,而成為局部堆積的部位。(圖片提供/淨妍醫美診所)

消除皮下脂肪有這些方法

位於皮膚下方肌肉上方的脂肪都可以稱做「皮下脂肪」,經常會在臀部小腹、側腰、手臂、大腿內側等捏到的脂肪,它大約佔人體脂肪儲存的90%,除了飲食控制和適當的運動,部分脂肪因運動鍛鍊不到,而成為局部堆積的部位,則可以透過醫美來改善,如音波、冷凍、消脂注射,甚至是抽脂。前三者注射原理為殺死脂肪細胞,並經身體代謝,減少局部肥胖的體積;手術則藉由侵入性方式減少抽脂部位的脂肪細胞,減少皮下脂肪。

曾俊夫醫師也提醒,養成健康的習慣,才能常保美麗及活力,像是養成定時飲食,如早餐一定要吃,晚上7點半後不進食,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方式做規劃,盡量不要在規畫的時間外吃進多餘的食物。另外多喝水,飲料、咖啡也可以,只是要注意除了水之外的成分含量,每天喝水量保持在2000 CC以上,甚至可以規劃白天固定每小時喝200 CC水分方便達成。

👉推薦閱讀:過年後變胖了?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尤偉銘營養師教3招管理體重,輕鬆瘦下來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