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8/17 上午 11:10:05

疫情下肌肉、骨骼正悄悄流失〜醫:小心增加髖關節或脊椎骨折風險

(關鍵字: 維生素D , 骨折 , 髖關節 , 肌肉 , 肌少症 , 沈彥君

前一陣子長時間居家防疫,大家日常移動距離減短,久坐時間拉長,使得活動量、運動量跟著大幅降低。此外,因為外出機會變少,少了太陽日照補充維生素D,於是不少人的肌肉、骨骼正在悄悄流失。醫師發現,近來門診出現肌少症的患者,擔心可能增加未來髖關節或脊椎骨折的風險!

肌少症患者因為長時間背痛,安排零輻射全脊椎磁振造影檢查(MRI)發現,腰椎有椎弓骨折合併脊椎滑脫,腰椎椎體第一節也因陳舊性損傷,導致呈現楔形狀。
肌少症患者因為長時間背痛,安排零輻射全脊椎磁振造影檢查(MRI)發現,腰椎有椎弓骨折合併脊椎滑脫,腰椎椎體第一節也因陳舊性損傷,導致呈現楔形狀。

年過30歲,肌肉每年會自然流失約0.5%~1%

台灣髖關節骨折每年發生將近2萬例,發生率高居亞洲第一、全世界排名第九,台灣躋身為全世界骨質疏鬆高風險國家之一。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影像醫學部放射科沈彥君主任醫師說明,人體骨骼的骨量大約在20歲至30歲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量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少,女性停經後因為荷爾蒙減少,骨骼流失速度會加快。年過30歲,肌肉每年會自然流失約0.5%~1%,在40歲之後,肌肉質量平均每十年減少8%,70歲後流失速度再加快,每十年減少15%。

年輕族群因肥胖率提升、運動量不足,導致肌肉力量不足

一般來說,「肌少症」是指伴隨著老化所引起的肌肉質與量的減少現象,但肌少症已經不再是老年人專屬健康問題。 近年來年輕族群因肥胖率提升、平均運動量不足,導致肌肉力量不足支撐及保護骨骼,發生意外跌倒,就很容易造成骨折問題。

肌少症的檢測工具:雙能量X光吸收儀

沈彥君主任醫師分享,1名年僅30的上班族女性,從事設計工作,長時間在辦公室久坐,平常因工作時間長,休假時間就只想坐著或躺著好好休息。也因工作壓力大,常常沒什麼食慾,食量小、營養攝取不足。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檢查,肌肉量明顯比同年齡層少上許多,骨質密度也小於標準值。因為長時間背痛,安排零輻射全脊椎磁振造影檢查(MRI)發現,腰椎有椎弓骨折合併脊椎滑脫,腰椎椎體第一節也因陳舊性損傷,導致呈現楔形狀。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