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進行吞嚥復健治療與咽喉電刺激訓練,吞嚥功能慢慢恢復
林先生因中風導致吞嚥功能異常,灌食讓他倍感失去尊嚴。因此吞嚥機能重建中心團隊為林先生安排一系列的吞嚥復健治療與咽喉電刺激訓練。透過喉嚨外部的貼片傳導電力至喉部,刺激病人吞嚥時喉頭上提,以訓練主責吞嚥的相關肌肉恢復機能,終於讓林先生的吞嚥功能慢慢恢復。上個月他順利拔除鼻胃管,除了偶爾喝水不專心,還會嗆到之外,飲食已恢復正常,不僅減輕他的痛苦,也免除了家屬後續飲食照顧上的不便。
有吞嚥困難的族群除了年長者之外,尚包含腦傷、中風、腦瘤、腦外傷、神經退化性疾病、頭頸癌、口腔癌、舌癌、喉癌、鼻咽癌、老化及其他如ALS、巴金森氏症等病人。近年來,國際間逐漸重視吞嚥困難病人的照護品質,目前台灣鼻胃管的拔除率仍遠低於歐美與日本,鼻胃管高置放率引發各界關注。
有鑑於此,羅東博愛醫院為提升吞嚥困難病人的照護品質,特成立台灣第一個吞嚥訓練病房,將行之有年的吞嚥治療建立標準化流程,讓跨領域團隊合作協助照顧吞嚥困難病人。今年五月特舉辦吞嚥病房揭幕儀式,期望協助病人能重享食物的真滋味,也同時減輕家屬的照顧負擔。
葉書銘醫師呼籲,家中若長者有經常嗆咳的困擾,或是因鼻胃管厭世的病人,千萬不要輕忽,建議可至復健醫學科或吞嚥機能重建中心尋求治療與復健。依病人的狀況不同,吞嚥訓練短至2周,長僅一個多月可收到相當程度的效果,對提升病人生活品質與降低厭世感大有助益,更有利於家庭和諧的促進。
「勤做口咽運動,吞嚥肌肉不退化」影片:看影片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