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2/4 下午 07:49:45

春節走春、出遊必知!急診科醫師帶你搞懂常見急症疾病及預防

(關鍵字: 感冒 , 春節 , 腸胃炎 , 過年 , 燙傷 , 跌倒

歷經2020年全球肺炎疫情影響和各式的風暴襲擊,感謝國人一同攜手努力挺過了難關。眼見嶄新的一年要到了,2021年該是牛轉乾坤的一年。春節將至,除了和親朋好友大家相聚團圓,不可不知的是春節期間常見的急症該如何預防?保持家人朋友的健康。

健保署統計,去年2019年農曆春節期間前十大「急診」傷病分別為:腸胃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表面傷或挫創傷、不明熱、流行性感冒、暈眩、傷害、過敏、皮膚或皮下組織感染、泌尿道感染。近三年來前四大急診傷病都持續蟬聯沒有改變。

腸胃道疾病

春節期間家人歡聚,不免情緒波動、生活作息改變、暴飲暴食,皆會對腸胃造成負擔,常見的腸胃道疾病包含急性腸胃炎、胃食道逆流、消化不良等...。

急性腸胃炎可能的原因包含吃進有毒的動植物,如毒菇、貝類或河豚...等,或有毒的化學物質如重金屬...等。其中秋冬最多仍是病毒性的腸胃炎,多因感冒、輪狀、或諾羅病毒所引起,容易在群聚的環境中,因為清潔不完全等原因,透過「糞口」及「接觸」傳染。

在小孩身上容易引起發燒、嘔吐、腹瀉等症狀數天至一周不等,在成人身上的症狀相較小孩雖稍輕微,但也偶爾引起脫水等現象。也有因吃進不乾淨食物造成的細菌性腸胃炎,常見的有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等。也有些腸胃炎找不到確切的病因,大多是受壓力過大或精神緊張造成的功能性腸胃炎。

預防腸胃炎須勤洗手,用肥皂濕洗手超過15到30秒,尤其在進食、上廁所、更換小朋友尿布之後,更需要注意家中若有人得到腸胃炎,需注意避免接觸及糞口傳染,避免生食、食用水果及蔬菜前須仔細清洗、煮好的食物須及時食用不宜久放,生食熟食海鮮等盡量分開料理,注意病從口入,保持家人和自己的健康。

當腸胃炎的症狀發生時,應減少飲食或禁食,讓腸胃道休息。除了服用醫師指示藥物,應補充含電解質的水分,避免脫水。如果患者的腸胃不適不只是單純腹瀉或嘔吐、還伴隨嚴重腹痛、糞便帶血、高燒等現象,建議最好就近就醫治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流感

今年由於COVID-19疫情的緣故,配合衛福部秋冬防疫專案,自12月1日起,強制要求民眾進入「醫療照護、大眾運輸、生活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洽公」等八大類場所應佩戴口罩。上述場所因具有不易保持社交距離,或會近距離接觸不特定對象(不認識的人)的特性,有較高的感染與傳播風險,佩戴口罩除了防範COVID-19的疫情,也有助防範多種經由飛沫、空氣傳播之傳染病,包括水痘、肺炎鏈球菌、流感及感冒等。

勤勞並正確的洗手維持手部清潔,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當打噴嚏或咳嗽時,使用手帕或面紙掩蓋口鼻,處理鼻涕或飛沫後,需以肥皂清洗雙手;生病時,適量的睡眠休息與充分的營養、應減少出入公共場所,並避免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若需外出時,請記得戴上口罩,避免病毒散播。

意外傷害

春節期間第四常見的急症就是意外傷害,意外傷害平常就會發生,但春節由於忙碌和活動增加等原因,增加了意外傷害的機率。廚房忙碌可能不小心切割傷、燙傷,大人因忙碌疏忽看護老人、小孩,跌倒、墜落風險增加,從挫傷、骨折到嚴重創傷皆有可能。

燙傷的風險也增加,注意過熱的食物及物品放置的位置,小心不讓孩子接近,真的不幸發生燙傷,謹記沖脫泡蓋送的原則,以冷水沖洗15到30分鐘降溫,減少持續的熱傷害,勿信偏方使用一些牙膏、醬油等處理傷口。另外,春節期間施放爆竹也要小心注意意外的發生,操作不慎可能導致雙手及眼部的傷害,震耳的爆竹可能損傷聽力,不可將爆竹物放置在孩子可拿到的地方,且不讓兒童獨自放爆竹。

另外,春節期間眾人歡聚,難免小酌,但飲酒應有所節制,喝酒後體內酒精濃度升高,進而降低注意力、判斷力,出現腳步不穩、說話含糊,嚴重者呈現昏迷狀態,絕不酒後駕車,不僅違法,造成自身和他人的嚴重傷害,在注意力和判斷力降低的情形,不僅容易發生意外傷害,情緒控制較差,也常有打架等意外。

最後,年年有餘,年夜飯一定少不了魚,也讓魚刺卡喉嚨而掛急診的人增多,據統計,魚刺卡喉的急診病患數在過年期間比平常高3-4成,卡喉的位置以「扁桃腺」最多。吃魚時,細嚼慢嚥,並且不和其他飯菜同嚼吞嚥,若魚刺卡在咽喉處,可輕輕咳出;若咳不出,則就醫處理。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