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4/10 上午 10:11:57

补血食物这样搭 铁质更好吸收

──【最夯問題】專題

(關鍵字: 缺鐵性貧血 , 維生素C , 酸性物質 , 陳怡錞 , 植物性鐵

长期吃素的人要注意了,由于蔬果中的植物性铁质,肠道的吸收效率较差,若长期没有摄取到充足的铁,就会增加罹患缺铁性贫血的风险。在《华人健康网》5914呼叫医生中,有网友提问:“缺铁性贫血患者,要如何补充铁质?”想要挥别惨白气色,重现红润苹果肌,让营养师教你有效补铁的小诀窍。

贫血分3大类:营养不均、基因缺陷、后天因素

营养师陈怡錞表示,一般在诊断贫血时,常见的3个指数为“红血球计数”、“血红素”和“血比容”,当男性的红血球计数低于410万个、女性低于380万个;或男性的血红素低于13克/一百毫升、女性低于12克/一百毫升时;或男性血比容低于40%、女性低于37%,表示有贫血的倾向。

导致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分为3类,第一类为营养不均导致的贫血,包括缺铁质导致的缺铁性贫血、缺乏维生素B6导致小球性贫血、缺乏叶酸导致的巨球型贫血,以及缺乏维生素B12的恶性贫血;第2类为先天基因缺陷,红血球容易被破坏,如镰刀型贫血与地中海型贫血;而的3类是其他后天因素造成,如骨髓造血被抑制的再生不良性贫血、后天溶血或出血等。

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高 患者多脸色苍白、易疲劳头晕

营养师陈怡錞指出,在所有贫血中,最常见的贫血类型是因为铁质不足,所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引发缺铁性贫血的原因,除了饮食铁质摄取不够外,维生素B6、维生素C摄取不足,也会影响铁质吸收。此外,体内大量失血如胃溃疡、女性经血量过多、子宫肌瘤血崩等,也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的状况。

缺铁性贫血的患者,由于血液含氧量不足,容易使人疲劳、头晕、脸色苍白、手脚冰冷等,情绪不稳容易暴怒,长期下来还会影响成年人的记忆、孩童的专注力与学习力。

动物性铁吸收率好 植物性铁质易受其他

要避免发生缺铁性贫血的状况,台湾卫福部建议,一般成年男性、更年期后的女性,每日铁质摄取建议量为10毫克;育龄期(青春期至更年期前)的女性每日建议摄取量为15毫克;而怀孕7个月后的孕妇及哺乳期的女性则为45毫克。

食物中补铁的饮食来源相当丰富,大致上可分为动物性铁(血红素铁)与植物性铁(非血红素铁;三价铁)。动物性食物所含的铁含有“肉蛋白因子”(meat protein factor),能在小肠能帮助铁质吸收,因此比起植物性铁质,更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