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青春期「中二病」的特征主要就是“自以为很行”,但实际上又好像没有完全独立,认为世界要以他为中心,大人们能够要能尊重,至少要能听进他的意见。至于“中二”的特质呢,我们常常会把它形容成:想要获得认同,又想与众不同;但是在“中二”这个阶段,孩子又没办法完全独立于家庭。所以,从进入青春期开始,慢慢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毕业,怎么样能够驾驭好青春期的这种“中二”的特质呢?以下几种方法其实是很有效果的。
1-如果我们用社会行为来发现,你会发现,如果第一个,如果小朋友从小有一些阅读习惯,我们常常讲的孩子呢,不是听你说什么,而是看你怎么做;所以从小家里面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这样子的家庭出生的孩子,其实他本身在度过青春期的时候,就会发现跟父母之间的冲突,没有这么大,因为他们会从阅读中找到和父母之间共同的交集,就是可以说话的内容。
2-我们也会鼓励,小朋友自小时候一直到青春期,家里面最好要养成每一天最好有一餐饭的时间,特别是晚餐,大家可以坐下来共餐,可以分享今天生活上的一些小细节,让全家人可以交流意见、心得,这个部分很重要。这件事情在我们家已经是一种习惯。按照它不同的时间以及状况,可以会有天南地北不同的聊天话题。因为现在有很多的社会事件、社会新闻,我们就会从这些事件里面去讲。举个例子好了,比如说隔壁小明家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会问孩子,这件事你觉得应该是怎么样子?如果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做?你觉得其他人,他们的做法怎么样?我们从这种闲聊里面,可以去掌握孩子的想法。
3-我们的环境会跟着改变,所以父母一定是有「终生学习」的概念。不是说我会生孩子也会养,就叫做好父母。会教才是更重要,所以我们常常强调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里面,你看到孩子有一个行为出现,那绝对不是当下才会发生的,而是之前已经有一个原因在这边。所以我们常会提醒父母:孩子不是听你说什么,而是看你怎么做。华人传统的家庭概念很强,受到儒家思想影响,我们会强调父母爱孩子是一个上下的关系。但是,除此之外,又受到很多不同文化的影响,所以我们也要懂得这种拿捏好上下界限的运用。随着年龄增加,父母亲也要懂得怎么样去做孩子的好朋友,这一点需要父母不断去学习、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