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2020/6/11 下午 02:20:40

恐慌症就像突来的大地震…心理学家分享自身病发、克服恐惧经验

(關鍵字: 焦慮 , 恐慌症 , 恐懼 , 自信 , 安全感 , 空虛

担心父母与所爱的人死亡,是人生极大的恐惧。我回台湾工作两年后,C在一个周六中午下班后在家午睡,当时规定周六上半天班,他母亲黄昏时去叫他起床吃晚餐,但发现他已经没呼吸。前一晚深夜我与C才在电话聊了将近一小时,怎么隔天说走就走?接到他妹妹电话通知我的当下,我崩溃无法承受……。告别式那天,我开车载着C的母亲、妹妹,以及女友一起送C到佛光山,C妹私下对我说,她哥哥一定做了什么好事,竟有两个女人这么深爱他。

之后几年,我父母亲相继病倒逝世,前后十年的期间,人生再度进入狂风暴雨,暗潮汹涌。我的工作,我的婚姻,我的身体,我们的家族,都动荡摇晃,这些压力产生了可怕的交互作用,相互撕扯,觉得自己随时都可能崩解。我像洗脑般地不断告诉自己,不要恐惧慌乱,一慌就会失去重心,茫然迷失,无法与周围的人,周围的事连结,一慌,生命就没了灵魂,恐慌与疯狂只是一线之间,要努力稳住自己,陪伴病老无助的父母,让他们安心。

我最终的心得是,逃避不面对、不看清楚害怕的事或人,反而会因自己不实的想像而放大了“害怕”,终究成为巨大的恐惧,或巨大的谎言,自欺欺人,会逐步吞噬自己的存在空间以及误导人生方向。

父母病逝后,那强烈的担心害怕不再了,取而代之的是悲伤,悲伤让我渐渐安静下来。神奇的是,我能从周围细微信息,从梦里,从许多巧合的事件,感觉到他们仍存在,C也仍在,他们以不同的能量不同的方式环绕在我身边。事实上,我传承了许多他们的气息与生命态度,有点懂得何谓生生不息。我也发现,要克服恐惧,尤其是对未来的不确定,对死亡的恐惧,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尽快去做想做的事,或在道德伦理上觉得应该做的事,确实付诸行动。

想做或该做的事,一直挂在心上没去做,必须花很大的力量与空间去承载。尤其,看见了自己也曾做了对不起他人的事,若不面对致歉,反而刻意逃避或找出更多理由辩解,只会与自己的心灵越来越远,内心将会滋生更多的恐惧焦虑。不过,这些内疚的感觉,大半藏在潜意识里,非常幽微,需要勇气、智慧、以及柔软的心才能看见。我们都很爱面子,都希望自己是对的,是完美的,是强者,因此,要看见自己的错,自己的脆弱,自己的黑暗,相当不易。

多次目睹亲人好友死亡,大概已经能看见,也能感觉人生的无常与短暂,死亡就在周围盘旋,随时要取走任何人的生命,包括自己。每个人生命的长短,都是五十步与百步之间的距离,我们的时间都很有限。对人生无常又短暂的深度体认,驱策我一次又一次回头检视自己的生活与存在状态是不是想要的,如果不是,那如何改变? 怎样才能创造比较贴近自己的每一天?

没想到因为白色带来的不自在感,引出这么多沉重的往事。

本文出自启示出版《与己同在:写给茫然时的你我》一书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