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10/16 下午 02:24:45

癢從口入!名醫:這些「吃進去」的飲食,恐造成「全身接觸性皮膚炎」

(關鍵字: 防腐劑 , 接觸性皮膚炎 , 張宜菁 , 食品添加劑 , 金屬類 , 香料類

大家可能以為接觸性皮膚炎只能由皮膚外面碰到的東西所引發,事實上除了從「皮膚外面接觸的物質」外,「從吃進去的、甚至是吸入的物質」也可能造成全身多處的皮膚發炎。

接觸性皮膚炎通常會癢,它的表現有急性的、也有慢性的。它可以全身多處的濕疹,或是紅色或暗灰色的疹子、脫皮、水泡、甚至膿皰等方式來表現。
接觸性皮膚炎通常會癢,它的表現有急性的、也有慢性的。它可以全身多處的濕疹,或是紅色或暗灰色的疹子、脫皮、水泡、甚至膿皰等方式來表現。

全身的接觸性皮膚炎的症狀會如何表現呢?

接觸性皮膚炎通常會癢,它的表現有急性的、也有慢性的。它可以全身多處的濕疹,或是紅色或暗灰色的疹子、脫皮、水泡、甚至膿皰等方式來表現。

這樣的皮膚炎也未必在身體的每個部位都有,它比較偏好於腋下、胯下或外陰部、手肘或膝蓋內側等部位。也就是說,當您有長期未治癒的外陰部搔癢紅疹,也可能不只是黴菌、濕疹、乾癬這些皮膚問題,說不定應該好好檢視一下自己的飲食與日用品了。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張宜菁表示,引起全身的接觸性皮膚炎的來源主要是金屬、植物、食物、藥物四大類。(圖片提供/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張宜菁表示,引起全身的接觸性皮膚炎的來源主要是金屬、植物、食物、藥物四大類。(圖片提供/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有哪些物質成分可能造成「全身的接觸性皮膚炎」?

引起全身的接觸性皮膚炎的來源主要是金屬、植物、食物、藥物四大類。但我們站實用角度上,把飲食當中可能引起過敏的成分分成「金屬類、香料類、防腐劑、丙二醇等食品添加劑」分別描述。

金屬類成分

 「鎳Nickel」

大家可能以為鎳金屬只有存在於例如首飾、手錶等合金裡,其實多數我們生活中所接觸鎳的來源,是飲食!例如的手腳掌常見的「汗皰疹」疾病,就可能是因為接觸鎳金屬而反覆發作。鎳可能出現在哪些飲食中呢?舉凡維他命丸、全麥、蔬菜、豆類、咖啡、巧克力、茶、甚至是鍋具,都可能是您接觸到鎳的來源。

 「鈷Cobalt與鉻Chromium」

還有兩個可能出現在飲食中、造成全身性的接觸性皮膚炎的金屬成分﹕「鈷與鉻」。鈷可能出現在維他命丸、花生等堅果類、杏果、全麥麵粉中,鉻則可能含在維他命丸、蔬菜、咖啡、豆類、某些肉類與海鮮當中。

 「汞Mercury」

因為早期的醫療消毒多是以汞化物執行,汞其實是最早被發現造成全身性接觸性皮膚炎的金屬。還好現在因為其毒性已經不被這麼使用了,仍然在生產某些溫度計、螢光燈泡、睫毛膏、海鮮內仍可能存在這些成分。

 「鋅Zinc」

在牙科填充材料與工業用的漆料、電池、抗腐蝕材料上,鋅還是被廣泛的使用著。我們也可以透過飲食或皮膚、口腔黏膜接觸而吸收鋅進來體內。哪些食物會有鋅呢?杏仁、巧克力、起司、肝臟、牡蠣等。

金除了在珠寶、牙科填充材料當中,也可能存在於食物與飲料、及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抗發炎藥品當中。
金除了在珠寶、牙科填充材料當中,也可能存在於食物與飲料、及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抗發炎藥品當中。

 「金Gold」

金除了在珠寶、牙科填充材料當中,也可能存在於食物與飲料、及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抗發炎藥品當中。

 「手術植入的金屬物質」

順道一提的是,在骨關節、牙科、心臟節律器、血管手術、子宮內節育器等手術植入的金屬材質成分,也可能造成全身接觸性皮膚炎。常見導致過敏的成分包括了鎳鈦合金、鈷鉻合金、不銹鋼裡的鉻/鎳/鉬molybdenum、鈦金屬裡面的鋁/釩vanadium、牙科用的汞齊dental amalgam內的汞/金/鎳,還有子宮內節育器中的硫酸銅copper sulfate。

因此,若在手術後發生了反覆發作、無法治癒、又找不到原因的濕疹等皮膚發炎病灶,可以思考是否是對這些植入的物質過敏。

香料成分

 祕魯香Balsam of Peru (BOP)

祕魯香(BOP)的成分當中,有幾項是蠻強的過敏原,例如肉桂油、丁香油酚、香草精、松柏苷、苯甲酸衍生物等 (eugenol, vanillin, cinnamates, coniferin derivatives, benzoic acid derivatives)。曾有學者研究,讓皮膚過敏的患者避免吃番茄、柑橘、香料、可樂,會讓症狀改善。

祕魯香(BOP)的成分當中,也可能引起過敏原,例如八角。
祕魯香(BOP)的成分當中,也可能引起過敏原,例如八角。

祕魯香(BOP)可能存在以下食品當中:

調味香料:丁香、咖哩、香草、肉桂、薑、多香果、八角

醬料:番茄醬、烤肉醬

酒與飲料:酒、啤酒、杜松子酒、香艾酒、調味茶飲、可樂等飲料

其他:感冒糖漿、調味菸草、柑橘類食物、醃製蔬菜、巧克力、冰淇淋、辣椒、比薩、番茄

 植物香料成分

洋甘菊(chamomile)、一枝黃花(Goldnrod)、玉簪根(Hosta plantaginea roots)及大蒜萃取物,可能出現在茶飲或是藥品當中,也可能造成全身的接觸性皮膚炎。

 蜂膠 (Propolis)

蜂膠內含香膏balsams, 樹脂resins、蠟 waxes, 精油essential oils, 花粉pollen, 肉桂醇cinnamic、維他命等成分,可能出現在很多化妝保養品、食品與口香糖當中。也曾被報導過引發全身的接觸性皮膚炎。

防腐劑成分

 亞硫酸鹽Sulfites

化妝保養品、頭髮染劑、酒、啤酒、醃製食品、罐裝柑橘飲料、水果乾、馬鈴薯粉、肉汁食品、甚至是麻醉藥、灌腸液當中,也可能含有亞硫酸鹽。很多由亞硫酸鹽造成的全身性接觸性皮膚炎曾被報導過。

 甲醛Formaldehyde

代糖Aspartame當中的成分在人體代謝的過程中,會轉換成甲醛,曾被報導過有民眾因為吃了含Aspartame的人工甜味劑的飲料、糖果、食品等,而引發眼皮、脖子、腿部的皮膚發炎現象。

 對羥基苯甲酸酯類Parabens

少數案例報導過服用感冒藥當中的痰液溶解劑(含Methylparaben)、打抗生素Ampicillin(含Methylparaben、propylparaben)、局部麻醉藥(含Methylparaben)曾造成全身的接觸性皮膚炎

 山梨酸Sorbic Acid

山梨酸防腐劑可以用在食物中做為保鮮用,它也可能由天然的食物自然產生。例如草莓、蔓越莓等紅色的水果。山梨酸很少造成過敏,但也曾有報導過少數的全身的接觸性皮膚炎跟它有關。

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 (PG)成分

丙二醇不只是可以用來製造保濕乳液,它也存在食品、藥品的添加物當中。它可以幫助質地軟化與吸水、也有防腐劑的功能,因此在醬料、甜點、零食、沙拉醬、奶精、豆類罐頭、蛋糕預拌粉、藥膏等,都可能有它的蹤影。

胭脂紅是一種萃取自介殼蟲的紅色染色劑,它備用在很多食品與藥品中,例糖果、優格、冰棒、冰淇淋、糖漿、番茄醬、蘋果泥、醬料、甜甜圈、蛋糕等。
胭脂紅是一種萃取自介殼蟲的紅色染色劑,它備用在很多食品與藥品中,例糖果、優格、冰棒、冰淇淋、糖漿、番茄醬、蘋果泥、醬料、甜甜圈、蛋糕等。

胭脂紅Carmine

胭脂紅是一種萃取自介殼蟲的紅色染色劑,它備用在很多食品與藥品中,例糖果、優格、冰棒、冰淇淋、糖漿、番茄醬、蘋果泥、醬料、甜甜圈、蛋糕、水果罐頭、飲料、湯品、食用色素、冷凍肉品、冷凍魚、維他命丸等食品當中。

漆酚Urushiol

漆酚常見於食品的成分中,例如生腰果、還有一種由Rhus調味的雞肉料理Rhus Chicken。因為Urushiol成分可以跟毒常春藤Poison Ivy等產生交叉反應,也可能造成皮膚全身的紅疹等過敏發炎反應。

什麼時候需要懷疑自己的皮膚炎是由於飲食與吸入的物質而引起呢?

全身的接觸性皮膚炎並不常發生。若您有長期無法治癒、反覆發作的皮膚濕疹等發炎問題,尤其是好犯在皮膚皺摺處部位(例如腋下、外陰部、胯下、手肘與膝蓋屈側),又找不到可能的接觸物質的時候,再來思考尋找是否是因為飲食中吃進去、打針進去、呼吸進入您身體裡的物質而引發了皮膚發炎。有時候您也可以先試試看避免接觸您認為可疑的過敏物質一陣子,看是否真的能阻止皮膚發炎發生。

皮膚貼敷測試(Patch Test)可以幫助測試是否您的過敏原,但這個檢查也有它的限制,它未必都能檢查出每一項造成皮膚發炎的過敏原。有時候某項物質真的引起了您全身的接觸性皮膚炎的原因,但貼敷測試仍呈現陰性。

醫師想要告訴您的是

總結來說,若您是皮膚過敏的患者,建議可以盡量避免太常使用含人工的添加物的飲食、日用品。吃原形、新鮮的食物,少吃甜點、零食、飲料,或許可以減少自己過敏的來源。

祝大家早日擺脫皮膚過敏發炎的苦,也建議大家皮膚長期反覆發炎要早點就醫,有時候也未必只是過敏的問題、也需與其他的鑑別診斷,例如皮膚淋巴癌、黴菌及細菌感染、乾癬等免疫性皮膚病、藥物不良反應等做區別,以免延誤病情與治療。

食物中引起全身接觸性皮膚炎的成分整理表。(圖表提供/張宜菁醫師)
食物中引起全身接觸性皮膚炎的成分整理表。(圖表提供/張宜菁醫師)

北醫美容中心皮膚科張宜菁醫師部落格

皮膚科張宜菁醫師粉絲頁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