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稱號「洗腎王國」,其中又以雲嘉南地區尿毒症病人的洗腎發生率,高居全國之冠。醫師分析,民眾用藥行為的偏差是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腎臟病患者中,8成都是外食族,日常預防方法則建議多喝水、多運動、控制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不濫用藥物,並戒「吃到飽」壞習慣,避免讓腎臟造成負擔。
台南奇美醫學中心腎臟科主治醫師呂宜樺指出,目前台灣地區的洗腎人口約8萬人,即使洗腎發生率趨緩,已從每百萬人口有433人降到360人,但每年仍有5000到6000名新增的洗腎病人,也就是每日會新增15位洗腎患者。
尤其慢性腎臟病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診斷並不容易,民眾應先瞭解自己是否為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族群,包括:糖尿病患者、高血壓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蛋白尿患者、痛風患者、65歲以上的年長族群、長期服用藥物或是有腎臟病家族史者等。
許多民眾喜歡補身體,像是透過許多中草藥來保護腎臟,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加上相信許多偏方的療效,就有可能反造成腎臟負擔,得不償失。尤其攝取過多的蛋白質,會促使身體產生含氮廢物,這時就必須從腎臟代謝掉,長期下來就可能會對腎臟造成傷害。
呂宜樺醫師強調,在過去幾年,台灣的末期腎臟病,不論是盛行率或發生率,都是排名在全世界的前3名。特別是國人飲食習慣「重鹹、重口味」,不論是火鍋或麵線,都愛加沙茶醬、黑醋等醬料,且不愛喝水,讓「沾醬人生」最終演變成為「洗腎人生」。
目前有一些簡易的口訣,讓民眾可以朗朗上口,增加大眾對慢性腎臟病的認識,進而引導將保健觀念的重要性深植人心。如「泡、水、高、貧、倦」5字訣,分別代表著「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以及容易疲倦」,這些都是慢性腎臟病人常見的臨床徵兆,當身體出現這些警訊時,就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