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早睡早起身体好”,那么晚睡晚起身体难道会比较差吗?过去是有研究发现睡眠时间不足与体重过重、脂肪过多的风险有关,也可能会导致饮食习惯改变,让人嗜吃甜食。那如果睡眠时间足够,但属于晚睡晚起的夜猫子,会有什么差别呢?
韩国学者针对一千六百多位中年成人(47-59岁)进行研究,调查他们平日的睡眠习惯,包括就寝时间、起床时间、睡眠时间长短、睡眠质量问卷调查等,将作息分为早起型、夜猫型与中间型;也利用抽血及仪器检测相关的代谢指标,如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血脂肪、血糖、胰岛素、发炎指标、身体脂肪量、身体肌肉量等,配合个人有关吸烟、运动、疾病史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刊登于2015年四月 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期刊(JCEM)。
睡眠与作息型态如下:
1.早起型、夜猫型与中间型三者的平均睡眠时间差不多,大约6.8小时。
2.早起型睡眠时间约22:50(24小时制),起床时间约05:38。
3.夜猫型睡眠时间约00:53,起床时间约07:32。
4.中间型睡眠时间约23:38,起床时间约06:28。
5.夜猫型比早起型有明显较多人感觉睡眠质量差且容易有失眠状况。
将作息型态与代谢指针做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
1.夜猫型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TG)、与发炎指标(hs-CRP)明显比早起型高。
2.夜猫型的全身体脂肪量、皮下脂肪量比早起型高,但全身肌肉量与四肢肌肉量则是比早起型还少。
3.整个看来,夜猫型的人有糖尿病的风险比早起型高出73%、有代谢症候群的风险高出74%、肌少症(肌肉质量减少)的风险则是早起型的3.16倍。
4.男女有别,男性的夜猫族有较高的糖尿病及肌少症风险;女性的夜猫族则有较高的代谢症候群风险。
这样看来,即便睡眠时间ok,作息型态的早或晚似乎也影响着代谢,why? 内在生理时钟与外在环境时钟的不协调与紊乱可能是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