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繪本「延伸活動」?以及附帶的3大好處
繪本「延伸活動」,顧名思義,就是以繪本內容延伸出來的互動式活動。相較於單純靜態的閱讀繪本,搭配延伸活動將有助提高孩子在閱讀時的互動性,並帶來以下三大好處:
1) 延長孩子對繪本的專注持續時間
對於注意力持續度較短的孩子(尤其是那種看一看就會跑掉的),一邊看、一邊進行活動,讓孩子「手有得忙」,提高投入程度,不知不覺就讀完一本繪本。
同時,延伸活動也能讓孩子「理解規律」。舉例來說,我們先在紙上畫六格,預告今天的繪本會有六隻動物,接下來就像過關集點一樣,每翻一頁揭曉一隻動物,依序畫在格子裡,這樣孩子就會一直期待下一隻是什麼,不知不覺就延長專注時間。
2) 加強理解
從繪本延伸主題,可以讓孩子練習整理與回憶。
學習,其實是「有出才有進」。整理訊息和口頭描述回憶都是「出」,這樣孩子對於剛剛看到的內容就會再想一次,加深理解,並消化後產生自己的想法。
3) 增加孩子對書面活動的興趣
從孩子發展的歷程來看,最開始一定是先對立體的、摸的到的東西有興趣,像玩具阿、生活用品這些,就算是書,也是用來翻、用來咬的,不是用來看的;然後隨著發展,才會慢慢轉換到平面。
因此,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時,剛開始可能會需要一些時間和練習,才會讓孩子對於看平面書本的內容產生興趣。這時候,我們除了可以利用觸覺書、遊戲書以外,也可以搭配延伸活動,透過操作互動來培養孩子對平面內容的興趣。
那麼,具體有哪些延伸活動?要如何準備?其實,家長們只要掌握「同主題」這個關鍵,再依照以下2種情境來準備,就能無往不利。
有現成教具
市面上有不少繪本,有搭配相關周邊商品,現成的配套玩法相當方便實用。
同主題的圖卡、拼圖:閱讀繪本時搭配圖卡配對、或拼圖活動,加強對故事的連結。例如「誰來吃蘋果?」,對照繪本劇情,幫不同小動物的圖卡配對要吃掉的蘋果圖卡,或完成拼圖(如小熊+蘋果)。
同主題的遊戲、桌遊:在繪本閱讀過程,同步操作實體玩偶或桌遊,以加深閱讀後的印象。例如「三隻小豬繪本+三隻小豬的桌遊」,將三隻小豬玩偶跟各自蓋的房子模型進行配對(豬大哥+茅草屋)。
同主題的印章:搭配繪本內容,進行蓋印章活動,例如「牛還吃了什麼水果」,可搭配不同的水果印章(香蕉、西瓜),蓋在牛的肚子上。
![搭配延伸活動,透過操作互動來培養孩子對平面內容的興趣]
沒有現成教具
萬一要讀的繪本沒有周邊商品、或現成教具該怎辦?思比分享4個小撇步,簡單動動手、也能達到一樣效果!
a) 魔鬼氈圖卡+萬用板
依據繪本故事所需角色/元素,到免費圖庫下載列印,剪裁護貝成圖卡,搭配魔鬼氈,就完成了一組互動遊戲。像是「誰來吃蘋果?」製作各種小動物與蘋果的圖卡,利用魔鬼沾+萬用板反覆配對。(溫馨提醒著作權,僅限家中內部使用喔)
b) 描繪成線條圖用來著色
例如前面「愛吃水果的牛」,若家裡沒有印章,家長們可以上網找黑白線條的水果圖案,印下來、或自己畫,讓小朋友依照牛吃了哪種水果,就在紙上搜尋然後塗上該水果的顏色。
c) 動手做勞作
像是「鱷魚」系列繪本,家長們可與孩子一起用黏土捏一隻小鱷魚,再依照書中故事情節,一邊做一邊討論剛剛的鱷魚怎麼了,例如書裡的鱷魚尾巴受傷了,那就在勞作鱷魚的尾巴貼一個OK蹦,然後再繼續回憶為什麼會受傷。
d) 四格或六格漫畫
這比較適合大一點的孩子,也是思比老師在帶邏輯組織架構時常用的技巧。
單一情節類:看完後,按照因果關係,邊討論邊畫成四格漫畫,先練習把前因後果梳順了,然後讓孩子看著看著四格漫畫再說一次,練口語表達
反覆情節:例如「母雞散步」這類繪本,母雞走到果園,狐狸想要吃母雞,結果被地板刷打到了。看完一個場景,那就來畫第一格:這裡是哪裡?狐狸怎麼了?
這裡包含了設計的封閉式問題(哪裡),和開放式問題(怎麼了),這樣的延伸活動就可以很好的加強語言及故事理解,以及口語表達。
(貼心提醒:格數盡量不要超過六格,才不會太過複雜困難喔!)
親子共讀對於孩子成長有許多正面刺激,尤其是情境理解及語言表達,希望以上分享整理的繪本延伸活動,可以讓大家更享受親子共讀的時光,也讓孩子們更喜愛閱讀,由此獲得成就感。
↓ 想了解更多,請觀看思比的影音解說【繪本可以怎麼玩?用「延伸活動」提高孩子閱讀興趣與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