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都爱玩溜滑梯,但是有时候都会自己开发玩法。例如不爬楼梯而从坡道“逆流而上”,跟他人争先恐后,头下脚上的溜下来等等,充满“创意”的玩法。而这些创意,通常都会造成父母亲的阴影。下图是很常见的状况:
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上图的情境是很常遇到的。情境中的孩子约莫两岁,这个时候,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亲,你会怎么做?
我常常听到的父母教育模式有下列几种:
1.不可以这样爬,你再这样爬下次不带你来!
2.直接把他抓下来,禁止他爬。
3.开骂:跟你讲过几次了,都讲不听。
4.放任他爬,不予理会。
5.处理方式其实族繁不及备载,这边仅列出常遇到的模式。最常见的就是:“禁止,禁止,禁止”+“威吓”。
单纯禁止是无效的
两岁的孩子,他的大脑正处于探索期,他想不断的去试探各种可能性。拿溜滑梯来说,他会想要正着溜,反着溜,侧着溜,连续溜。他是一个小小科学家,去做各种实验。单纯的告诉他“这个不可以”,只会加强他想要做这件事情的想法。
我们来做个实验。请看我这句话:“脑中不准想像一只粉红色的大象”,请问您脑中是什么?我想应该还是一只大象的影像吧。所以如果您对孩子说:“不准往上爬”,他脑中是不是会出现“往上爬”,“往上爬”,“往上爬”?
威吓孩子无效
这也是经常遇到的模式。如果你怎样怎样,下次就不带你来。或是如果你再这样,我就不让你玩等等。这个无效是因为威吓的“后果”,没有立即性,孩子根本无感。另外,很多时候家长的“威吓”,并没有真的落实。
“我下次不带你来了”,对一个两岁的孩子,一个不大有“未来感”的孩子,他根本不觉得这有什么关系,他只在乎当下。另外一个常遇到的教养问题就是家庭成员对孩子教育的歧见,经常导致“威吓”无效。很多时候父母亲决定的惩罚,例如不买玩具,不准看电视等等,很快都会被其他长辈打破。在这情形之下,教养自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