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肥胖、水肿、代谢变慢、腹部肥肉消不掉,是许多产妇的困扰!中医师表示,产后减重千万别心急,必需把握产后六个月的减重黄金期,依据3步骤分阶段调理。如果尝试调理后,仍有局部肥胖问题的话,可以透过中医电针与埋线4大穴位,有助瘦小腹、促进代谢,跟肥胖说Bye Bye!
经历了辛苦孕育新生命的怀胎十月后,许多妈妈们开始担心自己的身形是否能够回复到产前模样,严重时会开始出现产后忧郁的现象,老公是不是变心不爱我了,我胖到连自己都不爱自己了,如果知道生产后身材会走样,早知道就不生了…,这是很多产后女性心理的小剧场。外貌不是绝对,但是却会影响一个的身心灵,来看看专业的中医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产后肥胖定义:体重超过怀孕前体重的10%,即可定义为产后肥胖
康涵菁中医师解释,生产后六周若体重超过怀孕前体重的10%,即可定义为「产后肥胖」。然而这个时期若想减重,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不能采取过度激烈的减重,以免使得因怀孕所耗损的气血回复不足,造成其他产后不适。临床上曾遇过产后不到一个月便开始重训及高强度有氧的女性,结果还没减重成功,反而先导致剖腹产伤口的撕裂,也遇过产后便开始严格节食的妈妈,不但变成乳汁分泌不够,产后掉发还变得更加严重。
产后减重勿心急,好好把握产后六个月的黄金期
生产后减重千万不可以心急,好好把握产后六个月的黄金期,搭配中医的协助可以减得健康又不伤元气。产后减重可以先分成三大部分看待,先评估身体哪些部份需要调整,边调理边减重才能有效提升代谢速度,事半功倍。
第一步:排除湿气消水肿
先排除身体的湿气,水肿慢慢远离你
第一部分需要做的是健脾补肾,脾肾在体内能起治水行水之功,产后由于脾肾之气较为虚弱,则容易产生水分滞留以及排便不顺,造成脸部、四肢以及腹部的水肿,透过健脾养肾,不仅能帮助水分代谢,也能够帮助产后气血的重建。食疗方面推荐四神汤,性味平和又可健脾肾、除湿气,配合些许排骨使得口感较为滑顺,也能藉由油脂带出药材功效。
材料:莲子20g、茯苓15g、山药15g、芡实20g、排骨数块。
做法:将药材洗净后浸泡20-30分钟,同时将排骨汆烫,处理完毕后将药材、排骨与适量的清水一同烹煮,大火煮滚后转小火续煮30-40分钟,并捞掉水面上的泡沫,加入些许盐巴调味后即可食用。
第二步:调理情绪放松心情
情绪调理很重要,放松心情是关键
第二部分则是疏肝理气,康涵菁中医师认为由于产后生活剧烈改变,妈妈们通常会较为紧张焦虑,同时也因为要配合小宝宝的作息,睡眠时间变得零碎,也难以获得深层睡眠,进而容易肝气郁结,母乳也可能进一步排出不畅。有些人情绪压力大就会选择吃美食来获得短暂的纾解,然而体重的节节攀升又会造成心情不佳,产生一种恶性循环,最根本的解决方式其实是调理肝气,减少压力对身体气血造成的波澜,并且使得睡眠尽管分段但有品质,也能够顺利的分泌乳汁,透过哺乳的同时也能消耗热量。
康涵菁中医师建议,可以按压耳朵上的耳神门穴跟饥点,除了可以安定情绪以外,也能压抑因为压力造成的饥饿感。
1.耳神门穴:位于耳朵三角窝后上1/3处。
功效:镇静安神,稳定情绪。
2.饥点:位于耳朵上方的耳屏中点。
功效:抑制食欲,降低饥饿感。
第三步:高纤饮食有氧运动
低油高纤饮食、规律有氧塑型运动,甩开身上多余油脂
第三部分才是开始饮食的逐步调整以及加入运动,坐月子期不必补过头,可尽量选择低油的烹调方式,让纤维质的比重多一些,不仅能增加饱足感还能预防产后便祕;进食的方式可采取少量多餐,每餐则以先蔬菜、次蛋白质、后淀粉的顺序进食。运动方面则是最好先选择温和的慢走或是肢体伸展,待产后六周身体伤口愈合,气血也逐渐恢复后,再加入简单的有氧运动。
中医埋线助攻,快速回复好身材,穴道选择是关键
若透过上述调整方式却仍有局部肥胖问题的话,康涵菁中医师建议,可考虑加入埋线以及电针来雕塑局部体态。产后许多减重妇女会发现,往往四肢先瘦了,但肚子却还是肉肉的,或是肚子虽然瘦下来,但紧致度与以往不同。这时候就可以透过电针穴道的方式去加强刺激,同时还能帮助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女性回复肌肉的弹性,另外经由埋线在腹部的带脉穴、天枢穴及关元穴,可直接活络腰腹以外,还可提升新陈代谢的速度。
1.带脉穴:
位于肚脐平行线与腋下中线的交界点,左右各一穴。
功效:去除腰腹瘀滞,促进气血循环。
2.天枢穴:
肚脐旁三指宽处,左右各一穴。
功效:促进肠胃蠕动,防止便祕。
3.水分穴:
肚脐上一指宽处。
功效:代谢水分,消除胀满。
4.关元穴:
肚脐下四指宽处。
功效:补益肾气,消除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