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我這手快廢了……」,1名36歲剛坐完月子的楊姓產婦,前些日子喜獲麟兒,從擠奶、餵奶、拍嗝、洗奶瓶、換尿布和洗澡… 等照顧嬰兒的大小事情,全都一手包辦,雖然手部出現酸痛不適感,卻也甘之如飴。但是,做剛結束坐月子返回教職工作,手寫黑板與電腦文書處理,感覺大拇指疼痛到了極點。
「媽媽手」的正式醫學名稱為「橈骨莖突狹窄性肌腱滑囊炎」,症狀剛開始疼痛往往只在大拇指用力時出現,會覺得拇指基部疼痛和手腕無法使力,常伴有局部腫脹與緊 繃的感覺,若沒有適當的處理,疼痛會加劇,有時會延伸到手臂,而且拇指活動度會逐漸受限,嚴重可能會拇指幾乎無法動彈。
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師林廉証表示,中醫觀點認為「媽媽手」是一種筋傷,起因為局部勞損、筋骨錯縫與血不榮筋,所以主要防治措施是避免腕部過度勞動、校正筋骨和調養氣血、舒筋活絡。依中醫理論可分為兩型:
1.氣血瘀滯型:發病初期,有慢性過勞或急性損傷病史,大拇指基部 輕度腫脹,微紅、微熱,甚則腫脹部位刺痛拒按,拇指彎曲伸直及對掌活動角度受限。舌苔薄黃或薄白,脈弦或弦澀。
治療:治宜活血袪瘀、通絡止痛,藥用當歸尾、紅 花、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威靈仙、川七、乳香、沒藥等中藥材。
2.氣血虧虛型:多為後期,勞損日久,手腕大拇指側酸痛無力,休息減輕,勞動加重,喜溫喜揉按。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治療:治宜補益肝腎、養血榮筋,藥用桂枝、芍藥、生薑、何首烏、威靈仙、當歸、薑黃、桑枝、甘草等。
媽媽手傷科針灸治療
1.針灸穴位:除了服用中藥從內調理媽媽手之外,仍需傷科手法矯正與針灸治療,首先,針灸局部的陽谿穴、列缺穴以及外關穴,可以緩解局部腫脹疼痛,再循經脈或肌肉向手肘方向觸摸,可發現筋結點,亦可加入針刺,舒緩肌肉緊繃不平衡狀態,可達到相當不錯的效果。
2.傷科理筋:再來,傷科理筋手法多用彈撥法,可以避免兩條肌腱沾黏或滑動不暢之現象,並且需要檢查掌骨、腕骨與橈骨,甚至整個上肢骨頭與脊椎的相對位置,運用手法輕柔地 將骨頭放至正確位置,使肌肉和肌腱可以平滑地在關節間滑動,不會因為活動而摩擦加重疼痛。
3. 藥物薰蒸:最後,局部藥物薰蒸可活
血化瘀、消腫止痛,外敷舒筋活血止痛的藥膏,稍加包紮固定,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