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是男性十大癌症死因之一,但中央研究院近來利用細胞上覆蓋的醣分子結構,開發出抗攝護腺癌和腦膜炎的新型疫苗,可有效消滅癌細胞,降低罹癌機率,預防腦膜炎。研究團隊估計,新型疫苗可在10年後問世。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院長翁啟惠和副研究員吳宗益所領導的研究團隊,長期致力於醣分子疫苗研究,近日分別開發出攝護腺癌及抗腦膜炎W135型的疫苗,研究結果分別發表於國際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期刊》135期和《德國應用化學期刊》。有關疫苗的開發,日前已技術轉移給業者,估計10年後量產問世。
2005年國外學者Hakomori研究發現RM2抗原醣分子與攝護腺癌的惡化呈現正相關,被視為很好的生物標記,有機會發展出預防攝護腺癌的疫苗。此次中研院此次利用合成的醣分子做為抗原,領先世界各國,開發出攝護腺癌疫苗,動物實驗結果顯示可誘導出具消滅攝護腺癌細胞的有效抗體。
腦膜炎部分,研究團隊也克服細菌外莢膜多醣合成的問題,製備出不同結構的腦膜炎W135型菌的莢膜多醣,且成透過化學的方式,將這些不同長度的多醣分子接在攜帶蛋白CRM197形成疫苗,經實驗發現具四醣結構的多醣分子所製成的疫苗可誘導出具殺菌活性的抗體,有助於對抗腦膜炎。
除了疫苗開發之外,研究團隊也利用醣分子技術,解開乳癌標靶醣分子SSEA-4與癌症轉移的關聯性,認為減少癌細胞上之SSEA-4表現量,或使身體產生對抗SSEA-4之抗體,可以有效抑制腫瘤細胞惡化。此項結果亦已發表於《美國化學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