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西化加上人口老化,使得大腸癌在十大癌症排行榜仍然居高不下。根據衛生福利部110年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發生率由第一位退居位第二位,僅次於人肺癌,不過每年大約仍有約16,000人罹患大腸癌,並且有6,000多人因此喪命。值得注意的是,大腸癌並且有年輕化趨勢。
大腸癌4大常見症狀
大腸癌的表現症狀非常多樣,統計上比較常見的症狀包括:
1.排便異常:
排便習慣改變,如原先排便習慣良好卻開始發生慢性腹瀉,便秘;甚至是雖然有便意,明明肛門卡著東西,卻又解不出來。
2.糞便形狀發生改變:
當糞便漸漸變細,有時候是因為腫瘤引起腸道狹窄。
3.便血或糞便帶血:
雖然有血便是大腸癌的警示症狀之一,不過以腸胃潰瘍、痔瘡、肛裂等良性的病灶居多,但出血畢竟是一項警訊,表示腸道健康出現問題,還是必須尋求醫師診斷確認。
4.其他:
慢性腹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等。
從統計數據看來,因大腸癌導致的死亡人數驚人,但它算是相對溫和的癌症之一。超過80%的大腸癌來自良性瘜肉病變,而且需要非常久的時間才會癌變(約5~10年),早期大腸癌雖沒有症狀,一旦出現症狀,大多已經是治療效果較差的第3期或第4期,對於如此無聲又無息的癌症,與其不知不覺任其蠶食鯨吞,倒不如主動出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糞便潛血檢查及大腸鏡檢
目前衛福部補助50歲以上、未滿75歲的民眾,可每2年1次免費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有助於早期篩檢大腸癌的潛在族群。檢驗結果若為陽性,建議及早到醫療院所安排大腸鏡檢查。
此外,如果父母或兄弟姊妹曾經罹患大腸癌,建議50歲以後每五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而具有大腸癌病史、家族性瘜肉症或是潰瘍性大腸炎患者更要小心,應每1至2年作大腸鏡檢查。一般人在50歲之後也要接受一次完整的大腸鏡檢,之後每五年再安排一次。防範於未然,才是大腸癌防治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