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飲食西化加上人口老化,使得大腸癌在十大癌症排行榜仍然居高不下。根據衛生福利部110年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發生率由第一位退居位第二位,僅次於人肺癌,不過每年大約仍有約16,000人罹患大腸癌,… 詳全文 >
-
根據國民健康署110年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為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二名,新診斷個案有1萬6,238人。研究顯示,篩檢結果為陽性者,罹患大腸癌風險較一般族群高20至30倍,若超過6個月未… 詳全文 >
-
大腸癌長達10多年位居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一名,據108年資料顯示,罹患大腸癌的患者為1萬7302人,平均每天47人罹患大腸癌。其中愛吃燒烤與紅肉皆為危險因子。亞東醫院家庭醫學部鄭雅心醫師表示,… 詳全文 >
-
疫情下,許多患者避免感染選擇不就醫追蹤,尤其是,大腸癌篩檢如糞便潛血或大腸鏡明顯減少,而錯過早診斷機會。再加上有的人為了防疫宅在家,久坐少動,長期累積下來竟然出現「疫情性肥胖」的狀況。北投健… 詳全文 >
-
大腸瘜肉是大腸癌的前哨兵,而大腸瘜肉又可分為增生性瘜肉與腺瘤性瘜肉,尤其是腺瘤性瘜肉惡性變化為大腸癌的機率較大。透過大腸鏡檢查不但能及早發現瘜肉,還能順便切除瘜肉。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 詳全文 >
-
大腸癌約有90%是由腺瘤性瘜肉發展而成,做大腸內視鏡檢查有機會找到大腸癌癌前病灶(腺瘤性瘜肉),並在檢查過程中切除,減少大腸癌發生。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梁程超副院長提醒,在做大腸鏡篩檢之前,應該… 詳全文 >
-
很多人以為做糞便潛血篩檢陽性者,有可能是罹患大腸癌,但是,其實除了大腸有息肉、腫瘤或肛門疾患等,也可能是其他疾病或癌症引起,像是罕見的惡性淋巴癌─「被套細胞淋巴瘤」。烏日林新醫院大腸直腸外科… 詳全文 >
-
不是只有大人才會長大腸息肉,小孩也有可能發生「幼年型息肉」,只要有長期血便,排除肛裂、痔瘡等問題,就要小心可能是大腸長息肉。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陳和昇醫師提醒,幼年型息肉與成人常見的腺瘤性… 詳全文 >
-
國內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居國人癌症率之首,平均每33分鐘就新增一位大腸直腸癌病患,要及早發現與治療,必須定期做健康檢查。而所有篩檢工具中又以大腸鏡最為精準確實,建議40歲以上民眾應做一次完整的大… 詳全文 >
-
大腸息肉不是成年人的專利!一名4歲小妹妹,一直有血便的問題,診所醫師懷疑是便祕肛裂所導致,給予軟便藥治療卻效果有限,改而轉診醫院,經小兒大腸內視鏡檢查,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小兒胃腸科主任連啟宏在… 詳全文 >
-
大腸直腸癌經常由息肉轉變而來。這些小顆息肉原本是良性的,但是隨著時間會慢慢長大並轉變成癌症。大腸直腸癌會從黏膜開始往外侵犯,漸漸穿過腸壁。癌細胞會隨著淋巴循環進入淋巴結,也會隨著血流轉移到肝… 詳全文 >
-
大腸癌是無聲殺手,症狀一旦發生往往都是令人心碎的悲劇!隨著國人飲食西化、攝取過多紅肉、油脂、抽菸、缺少運動等不良習慣,大腸癌已連續20年蟬聯國人癌症發生率的榜首。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指出,5… 詳全文 >
-
潰瘍性大腸炎的患者從一開始診斷,就需要接受大腸鏡的檢查,自此和大腸鏡結下不解之緣,常常要接受大腸鏡的檢查。潰瘍性大腸炎的大腸鏡檢查和一般人有什麼不同?甚麼時候要接受大腸鏡的檢查?多久要追蹤一… 詳全文 >
-
飲食西化加上人口老化,使得一個疾病正悄悄地往排行榜的頂端爬升------大腸癌。2014年台灣十大死因第一名依舊是癌症相關疾病,大腸癌是爬升速度飛快的癌症之一,不但在十大癌症中盤據第三名,發… 詳全文 >
-
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呂宗儒表示,大腸癌連續6年蟬聯癌症發生第1名,近幾年罹患大腸直腸癌的人年齡從60至70歲,下降到50歲以下,且病程發展也較快。其中又以直腸癌年輕化的趨勢最為明顯,… 詳全文 >